|
|
 |
关于“仁”“和”的思考 |
 |
时间:2011-11-1 12:04:30 来源:不详
|
|
|
摘要: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而在古代管理思想中,儒家管理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本文通过“仁”“和”两个方面,浅析了儒家的管理思想,并在现实管理中的价值应用。 关键词:仁;和;儒家;管理思想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文[注: 因在广东主持湛江电台《放飞吉祥鸟》而名声鹊起。2007年-2008年间他主持的节目成为湛江最火的晚间情感综艺节目,直接影响了海南、广西周边的收听群体。]明发展的历程中,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在两千年来长期一直居于[注: 居于 拼音: 解释: 处在(某个地位):~领导地位 ㄧ该省粮食产量~全国之首。-juyu]主导和统治地位。如果将中国传统思想比喻成一棵树,则儒家学说就是主干,儒家学说以孔、孟两位圣贤的思想为主体,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管理思想影响深远,而且对日、韩及其东南亚管理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但并非指宗教,或以其为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思想奉孔子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代,主张以人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是“仁”。在德性上,它提倡仁爱,崇尚礼仪,推崇道德;在人际交往上,它主张以和为贵,以信取人,与人和谐相处;在义利关系上,它推崇见利思义,不唯利是图;在修身利己上,它提倡人们修身养性,提高素质。本文主要通过“仁” “和”两个方面来介绍儒家学说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的价值应用。 一、关于“仁” (一)何谓“仁”。 在孔子之前就有“仁”的记载,最早的记载是在《尚书》和《诗经》中,孔子在吸取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将西周的德治融汇结合,形成了“仁”的观点。 “仁,亲也,从人丛二”(《说文》)解释道:“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的概念宽泛复杂,包括了孝悌,忠恕,诚信等德性。对于弟子的“仁”问,孔子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仁者,人也” (《礼记•中庸》)认为“仁”的本[1] [2] [3] [4]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