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
浅谈多媒体用于古代文学…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
《平凡的世界》:一本曾…
《平凡的世界》:一本曾…
《平凡的世界》:一本曾…
专家:莫言获奖是中国当…
中国文学的元气在民间
现行学术评价体制下大学…
最新热门    
 
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及其他-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性”问题探源

时间:2012-12-7 19:58:30  来源:不详
概念相通的,是两汉以后的“文章”之说,它指的是以经、 史、子书以外的成篇章的文辞组合(汇集这类篇章的书 册因而称作文集,在图书分类上构成集部),同时也标志 着那种驾驭文辞以组合成篇章的写作能力(所以有时也 将经、史、子书的好文辞阑入),这就是跟今天所谓的文 学创作靠近了。但古代的文章毕竟包罗广泛,不仅有 诗、赋之类文学作品,亦有论、说、记、传等一般议论文和 记叙文,更有章、表、书、奏、碑、诔、箴、铭各类应用文章, 通常是不列入文学范围的。古人讲求文体辨析,对各体 文章的源流、体制、作法等均有所考述,偏偏不对文学文 本与非文学文本作出界定。六朝时期出现过“文笔”之 辨,那么一点要将美文同一般实用性文章区划开来的用 意,但多停留于“有韵”、“无韵”之别②,未能切中肯綮,且 在唐宋古文复兴后已不再受人关注。整个地说,古代的 文学传统实际上是在“文章”谱系的笼罩之下衍生和发 展起来的,从而导致今人以“杂文学”的称呼加诸其上, 用以标示古今文学内涵的差异.
    “杂文学”一词显然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被创造出 来的。据此,则“纯文学”更体现了现代学者的立足点, 这跟西方近代文学观念的引进分不开。近代学术的一 大特点是学科分流,文、史、哲、政、经、教界限分明,不容 混淆。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 亦有别于各种非艺术功能的语言文本,于是成了“纯文 学”。拿这样一种至“纯”的观念为标尺来衡量古人集子 里的文章,自有许多格难合之处,所以嫌它“杂”,嫌它 不够“文学”。另一方面,西方的文学观念来自西方文学 创作经验的总结,未必全然切合中国的实际。比如说, 在西方传统中,叙事文学一向是大宗,于是形成了西方 人重视文学想象和虚构的职能,乃至主张通过艺术概括 以超越历史实然性的见解,就跟我们民族的传统大异其 趣。我国古代戏曲、小说的发展迟晚,抒情诗是主流,情 感的要素非常突出,想象和虚构则不占很重要的位置, 至于与诗并列的各种文类中,更大多缺乏想象、虚构的 成分。一味用西方观念来整合我国的文学事象,必然要 大量丢失其中的精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若 干种文学史著作,将叙述的内容局囿在诗歌、小说、戏曲 等纯文学样式上,对古代异常发达的散文和骈文传统视 而不见,便是显例。即使后来作了调整,在先秦两汉时 期收入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注: 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时期收入某些 骈文与骈赋,唐宋时期收入八大家古文,也远远不能反 映古代各体文章流别的完整风貌,可见“纯文学”观念对 我国文学史研究的拘限.
    有鉴于此,便有了“大文学”的口号,“大”相对于 “小”而言,当是意在救正“纯文学”观的狭窄和和偏颇.
    但是,“大文学”之“大”,其幅度又该如何掌握呢?考诸 史籍,“大文学”的提法实发端于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 一书,该书叙论部分将“文学”区分为广狭二义,狭义即 指西方的纯文学,广义囊括一切语言文字的文本在内.
    谢著取广义,故名曰“大”,而其实际包涵的内容基本相 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吸收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 样式),“大文学”也就成了“杂文学”的别名。及至晚近 十多年来,“大文学”的呼唤重起,则往往具有另一层涵 义,乃是着眼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