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王国维故居(浙江海宁)
揭袖珍王国面纱 浙江20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还
强大的军事王国,契丹 
请问有 信息王国”之称
南越王国千古之谜(一)
南越王国千古之谜(二)
草原王国吐谷浑
西藏阿里古格王国遗址(
消失的神秘王国-西夏/图
最新热门    
 
王国维之孙如何理解祖父自沉:辱指的是什么

时间:2009-10-11 10:55:25  来源::《档案春秋》杂志2006年第3期 作者:王令之 我的祖父王

本文摘自:《档案春秋》杂志2006年第3期 作者:王令之

我的祖父王国维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非常大,他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哲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文字音韵学、版本目录学、敦煌学、西北边疆地理学等诸多领域,著述宏丰,成就斐然。他死后没有给我们留下财产,却把他的学术贡献留在人间,留给了人类文明的宝库。

早在19世纪末,祖父来到上海。那时比我出生还早50多年,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在这个祖父生活过的城市里,我爱听父辈述说我们家族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只觉得故事很平常,平常得出乎人们的想象,然而点点滴滴,弥足珍贵。

在短短50年的生命中,祖父做了许许多多学问。他去过的地方并不多,除了家乡海宁,只有在北京、上海和京都住的时间略长些。

祖父和上海有缘,先后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他和他的家人在上海的生活应该是他的生命的重要部分。

祖父在上海的经历分两段。一是1898年他初到上海,在时务报馆工作、东文学社学习两年半,其后往返于江浙沪之间,先是应张謇之聘,任教于通州师范学校,稍后在江苏师范学堂任教。1906年以后离沪北上,1907年任职学部总务司。二是1916年从日本京都回国,又在上海工作生活了7年多。最后一次到上海是1926年9月26日,来为他最爱的长子、我的大伯潜明办丧事。10月15日乘车离沪。过了7个多月,祖父在北京去世了。

“泥城桥”站牌,让我想起祖父初到上海时

10多年前我调回上海,在西藏路桥附近的一所电大分校教书。每天在西藏路桥附近等公交车,见公交站牌上有“泥城桥”站名。

记得曾祖父王乃誉日记记载,祖父初到上海,第一站是在泥城桥堍附近的时务报馆。我见到的车站与祖父当年去的泥城桥不是一回事。原来,泥城河有南、北、中三座木桥,20世纪10-20年间,租界填泥城河为西藏路,原先的桥拆除了。曾祖父说的泥城桥堍,应该指南泥城桥堍。

我的曾祖父爱好读书论学,金石书画颇有造诣。他早年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尝遍生活的艰辛。他向往专心做学问的生活,可惜没有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于是曾祖父把希望寄托在培养儿子成才上。祖父离开海宁到上海求学,曾祖父格外操心,亲自送到上海。这件事曾祖父日记中记载很具体。1898年,时务报馆书记、海宁同乡许家惺因事离开报馆。许家惺引荐祖父接替这份工作。1898年正月二十六,杭州方向开来的轮船停靠上海吴淞江自来水桥王升记码头。曾祖父和祖父下船后先乘车到永保客栈小憩,然后乘人力车,前往泥城桥堍。报馆就在福建路福州路附近。

祖父到上海,抓住了几个很重要的机遇。第一个机遇就是进时务报馆。这是到上海谋生和求学的第一步。时务报馆给他安排的工作任务很多,都是一些校对、抄写和代理写信的事务性工作,而且薪水也比别人低。祖父原本为了生计和学业,踌躇满志到上海,未想到报馆待遇不甚满意,也有过跳槽的想法。结果还是坚持了下来。

《时务报》是维新派的重要喉舌,是维新派人才荟萃的地方。可惜祖父到报馆时,没有遇到梁启超。此时梁启超已经离开时务报馆,应谭嗣同邀请,到湖南时务学堂任教。梁启超当然不会想到,他离开报馆后,这个来打工的青年人不平常,后来成为和他一起就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同事,与他和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