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历代皇帝长寿者不多 短
追随还是合作:末代港督
唐代皇帝业余爱好:玄宗
历代皇帝长寿者不多 短
宋代皇帝爱簪花(图)
末代“皇储”讲述溥仪在
《历代君鉴》:古代皇帝
末代帝师庄士敦:回苏格
听两位“皇姑”讲述她们
秦始皇第二任丞相昌平君
最新热门    
 
末代皇姑金志坚:皇家进膳给我们留下了胃病

时间:2009-10-23 11:01:40  来源::《纵横》2006年第10期
后,载沣比所有的清朝遗老遗少都看得开。他尽管对袁世凯很轻蔑,但对辛亥革命的领袖尤其是孙文先生十分敬佩,他觉得国家交到孙先生的手中是包括清朝皇族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幸事。出于对革命党人的信任,载沣从不参与清帝的复辟活动。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而是冷眼观看了这一幕只有12天的复辟丑剧。

民国13年(1925年)正月一个漫天飞雪的上午,孙中山先生突然造访北京西城的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权势人物,这在当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孙中山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

此后,载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在王府贻养天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安详地病逝于北京醇王府。

七格格金志坚的母亲邓佳氏出生在一个普通满族家庭,这是因为瓜尔佳氏与端康皇太妃不和,因为一件小事吞服大量鸦片去世,于是邓佳氏1912年进入王府。由于是侧福晋,在家中地位无法与福晋瓜尔佳氏相比,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凭借着她的聪慧和周旋能力巩固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邓佳氏生育了两男四女,她文化不高,但是非常仰慕文化,通过自学已经能够写信和给自己的孩子修改。邓佳氏精明强干,还喜欢那个年代极少有人问津的摄影,她能绘画,能弹风琴,是一个接受新事物的人。当然,她的脾气急躁,说话有点严厉刻薄,不过很讲理。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与呵护下,金志坚为人性格善良、知书达理。可惜的是,作为一个能够接受不少新鲜事物的女性偏偏对现代医学不相信,这一点邓佳氏和载沣相似。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死祸福是老天安排好的,治病也无济于事,所以有病就硬撑。1942年,邓佳氏从得轻微的肺结核开始就拒绝治疗,终于恶化而去世,年仅45岁。

漩涡中的显赫家庭

七格格曾经同我谈起过她的家,她的心里有怀旧——怀念父亲母亲,怀念逝去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也有对这个家庭非常复杂的感情。

七格格出生于1921年,那时清王朝已经垮台10年了,但是从家人的口中还是能够了解到这个封建王朝第一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倾轧,那常常是你死我活的,光绪就是牺牲品。载沣是解放后去世的,他对金志坚讲过,光绪被软禁在瀛台时,他去看过光绪,光绪神情恍惚,面如土色,一只胳膊不能动弹。当时兄弟俩感慨万分,但光绪欲言又止,因为旁边有人监视着他们。光绪三十四年,光绪逝世。几乎在同时,慈禧在颐和园里度过她74岁生日。在她患痢疾卧床不起的第10天,她突然作出立年仅3岁的溥仪承继光绪帝为嗣的决定。金志坚的祖母听说要把大孙子送进宫里,竟昏厥过去。也难怪,慈禧心狠手毒,连她亲生儿子同治也不放过,而金志坚祖母的儿子光绪刚死,小孙子又将去送死,祖母哪能不急?幸而慈禧在金志坚伯父光绪去世两天后就一命呜呼了。

金志坚曾经断断续续对我回忆:

珍妃跳井时我尚未出生,但父亲手里有她的照片,她长得的确端庄秀丽。不过珍妃的姐姐瑾妃我倒是常在宫里见到,她又矮又胖,脖子很粗,可能是患上现在所说的甲亢一类的病。她给我的印象是比较胆小,她妹妹就死在慈禧手里,她心里肯定不满,可她却爱尊循慈禧的那一套。她时常毒打太监,还派太监监视大哥,每天向她报告大哥的举动。

斗争、倾轧就是这样残酷,就是一家人碰到权力之争,也是你死我活的,我们后来每提到这一点,都十分不解!在皇宫中当了一辈子大官的父亲,后来就看透了这个恐怖的场所。他在辛亥那年辞掉摄政王位时,如释重负地对母亲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还颇有感触地对哥哥们说,“长大了万不可学阿玛(父亲)”!他后来隐居天津,假称姓王,也不愿与其他官员来往,他闭门谢绝一切遗老来访。他虽然在家里不取消大哥的尊号,但他却带头剪辫子,穿西服,在府中装电话、备汽车。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这种家庭危在旦夕,非改不可。当然,这些办法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有的事情想起来是很让人伤心的。由于封建王朝等级森严,母亲作为侧福晋是不能和福晋享受同等待遇,而且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