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究竟是谁谋害了一代爱国
陆游式的爱国诗人
“5·8”九年祭:爱国主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
从施琅统一台湾看古代 
论近代文化开放的爱国者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
辛亥时期留日学生的乡土
爱国运动中的 合理 私利
梁启超的爱国论
最新热门    
 
爱国词人辛弃疾为何因“贪污滥杀”两次遭弹劾

时间:2010-7-5 19:14:45  来源:凤凰网历史
o;流言”这种无形无影、连圣人周公都会害怕的武器去攻击他。

这个时候,宋朝的台谏制度和王蔺这个“言官”的工作作风又使流言发挥了最大的杀伤力。这也是我们所要说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宋代设立了御史台和谏院作为中央监察机构,合称“台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纪委和监察部。在宋代的台谏制度中,规定“台谏官”(也就是“言官”)可以“风闻言事”,就是可以根据听到的一些传闻弹劾官员,不一定要有真凭实据,并且还规定,连皇帝在内都不可以追查传闻的来源,如果传闻失实,也不应追究台谏官的责任。这种情形搁到现在,就好比规定中纪委可以根据匿名的举报信对某位官员立案调查,甚至是直接“双规”,如果最后没查出什么问题也不用负责任。宋代赋予台谏官这样的特权,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尽可能广地收集信息,纠正政治上的一些失误;二是可以通过街头巷尾的议论、传言,察看是否有人谋反。台谏官们有了这个特权,工作积极性不用说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然而由此也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他们虽然敢于说话,敢于弹劾官员,但所说的话和所进行的弹劾是否符合事实却很成问题。有时候,台谏官甚至成了政治斗争或挟私报复的工具,某一派势力想要打倒另一派势力或是整倒某个人,往往就制造点流言或是写封举报信给某个台谏官,让他们去来个“风闻言事”。辛弃疾也许就是这样中了招,成了台谏官弹劾的对象,尤其不幸的是,他又偏偏碰上了王蔺。

辛弃疾 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金戈铁马辛弃疾》 作者:赵晓岚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到,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浙西提刑,这时,南宋朝廷的监察官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弹劾。

关于这桩公案,《宋史·辛弃疾传》的记载十分简单。它说辛弃疾在这次任江西安抚使后,“以言者落职”。“言者”就是“言官”,是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