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血吸虫改变历史:曹操赤
抗旨拒绝屠城:宋高宗仇
揭秘:历史上四川经历的
震不死的四川精神:蜀地
揭秘历史上的军统天津站
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
历史回顾:苏哈托是如何
李普谈历史上刘伯承和邓
历数中国历史上最没正形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历史真
最新热门    
 
在历史进步的背后——清末 新政 初期困境浅析

时间:2007-3-9 16:37:37  来源:不详
《警世钟》〔22〕,常与同窗好友田桐等人倡谈时事,交流反清思想。留日归来的吴禄贞担任武昌文普通学堂教习期间,更是以学堂为基地,撒播暴力反清的思想火种。后来,他的名字就同湖北反清革命运动的光荣历史紧密相连。

清皇朝连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都无法一一牢笼之,欲期出洋留学生成批地培养成效忠清廷的奴才,那就如同“蜀道之难”了。留学生中象曹汝霖、金邦平那样公开的效忠者只是极少数。况且,曹氏等人也并非传统专制政体的吹鼓手和殉道者,而是君主立宪纲领的呼应者和清廷预备立宪的敦促者。年轻学子无论是受官方外派,还是自费出洋,大都怀抱报效国家之念,潜心探索救国之道。当他们目睹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差距越拉越远的严峻事实时上下求索,左右对比,一致认为君主专制主义乃导致祖国积贫积弱的总根源。他们要么希望清皇朝尽快着手*体制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么主张通过暴力把君主专制制度连同清皇朝一同粉碎,以民主立宪制重建家园。梁启超也算是明人不说暗话,他在1902年就提醒“当道者”:“欲闭关,则宜闭之于举国无一洋人之时;欲窒新说,则宜窒之于举国无一思想之际。而今晚矣!诸君欲行伪改革,而不能不求人才相助也,于是乎派学生于外国。凡人之思想,莫患夫长困于本社会,苟使之入他社会而与之相习,则虽中下之材,其思想亦必一变,今吾青年之在海外者已千余人矣。拔十得五,则其力已足动全国之思想界而有余。”〔23〕

改革是时势所迫,不改不行。改革使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困难重重,不乏风险。这也是一种两难抉择。“然当过去已去、将来未来之际,最为人生狼狈不堪之境遇。譬有千年老屋,非更新之,不可复居。然欲更新之,不可不先权弃其旧者。当旧者已破、新者未成之顷,往往瓦砾狼藉,器物播散,其现象之苍凉,有十倍于从前焉。寻常之人,观目前之小害,不察后此之大利,或出死力以尼其进行;即一二稍有识者,或胆力不足,长虑xì@④顾,而不敢轻于一发。此前古各国,所以进步少而退步多也。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筚路蓝缕之功。必有雷霆万钧之能,乃能造鸿鹄千里之势。若是者,舍冒险末由。”〔24〕这是在逃钦犯梁启超出的主意,也是清朝统治者别无选择之途。“新政”的最终结局究竟如何,将主要取决于清朝统治者在稍后的*体制改革即“预备立宪”中,拿出诚意和魄力来刷新自己的形象,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一同渡过难关。

毫无疑问,*体制的改革是最令专制统治者头痛的事,也是他们最不情愿的事。它意味着要改到专制统治者自己头上,要在权与利两个方面向人民作出前所未有的让步,甚至需要作出某种牺牲。其中并没有什么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主要取决于专制统治者的决心、态度以及具体操作方法。“预备立宪”的具体操作将如何,资本家阶级与新士绅、新知识分子乃至部分新军官兵或拭目以待,或热心鞭策,以孙中山为首的反清志士则为了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