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商鞅变法不是一次成功的
张居正变法与万历怠政(
官僚*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论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学术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重论戊戌维新与洋务运动
最新热门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之一)

时间:2007-3-9 17:37:05  来源:不详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以儒家学说为立国之本,而儒家*学说的核心为“礼治”。清朝也不例外,礼仪是其重要的*活动内容,且有其非常的刚性。对清朝礼治的挑战首先来自域外,这就是1793年马戛尔尼(G.MaCartney)来华时的觐见礼仪之争。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与西方列强在“公使驻京”一事上又有长时间的相争相抗,其核心仍是觐见清朝皇帝的礼仪(注:参见茅海建《公使驻京本末》,收入《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873年6月,同治帝亲政后,日本及英、法、俄、美、荷兰五国首先实现用西方礼节觐见清朝皇帝。觐见在西苑紫光阁举行,各国使节行鞠躬礼,其国书被奉至皇帝面前的御案上,同治帝也通过恭亲王奕訢之口,表达其亲睦之意。

此次西礼觐见实现后,清朝与西方各国在觐见礼仪上的分歧并没有完全解决。觐见礼的地点在西苑而不在宫中,紫光阁又曾是清朝皇帝接见藩属国贡使的地方,由此引发了西方使节的种种不快。后因同治帝的病逝使西方使节觐见皇帝的活动又中断了很长时间。

1894年11月12日,正当中日甲午战争最激烈之时,光绪帝在宫中文华殿接见美、俄、英、法及西班牙、比利时、瑞典等国驻华公使,并亲自用满语致答词。此次礼仪改革,主要是进行觐见地点之变。据翁同龢日记,在此前一天,即11月11日,光绪帝就想在各国使臣觐见时“赐宝星”,并遣专使贺俄君即位。据翁称:“此二事枢臣兼译署者不谓然,上声色俱厉,意在必行。”(注:《翁同龢日记》第5册,中华书局,1997年,第2749页。本文以公元纪年为主。所引有关史料仍为中国纪年。凡用阿拉伯数字者为公元纪年,用汉字者为中国纪年。请读者细察其中的差别。)此中的“宝星”,即为勋章,光绪帝欲借此来加强与各国的联络(关于“宝星”后将再叙);派专使赴俄致贺,迟至1896年才出行(先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后改派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枢臣兼译署”,则指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者,为当时的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