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论庚子事变和义和团反维
义和团运动和维新派
严昌洪维新运动与移风易
论嘉庆初年的 咸与维新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论南学会讲学活动及其维
最新热门    
 
论维新派 保救光绪 的目的

时间:2007-3-9 17:38:42  来源:不详
过高,但他看到了慈禧后党集团统治在内外冲击之下所出现的空前混乱的局面,决意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勤王运动,毕竟表现了*上的敏锐和勇敢。

  据丁文江、赵丰田先生的研究:“这次的勤王运动是保皇会所从事的一件大事,……当时几乎是全体总动员,规模很大。那时候南海先生驻新加坡主持一切,先生(按指梁启超)在檀香山负责筹款,并计画联络各事。当时保皇会总局在澳门,有何穗田、王镜如、欧榘甲、韩文举等负责。日本方面有叶湘南、麦孟华、罗普、麦仲华、黄为之等负责。而在国内从事实际运动方面则有唐才常、狄葆贤主持于沪、汉,梁炳光、张学璟活动于两粤。此外徐勤奔走于南洋,梁启超运动于美洲”(《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9、161、198~199、285页。),可见这次勤王运动维新派花费了很大的力量。为了取得勤王运动的成功,维新派不得不克服历来对所谓“乱民”的偏见与恐惧,广泛联络会党作为起事的基本力量(尽管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并且与革命派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合作。在*思想上,维新派则朝激进的方向急剧发展。虽然他们仍以“保救光绪”相号召,但其*目的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他们大大突破了“君权变法”这一*模式的束缚,决意推翻慈禧后党集团掌权的清朝政府,而建立一个完全由维新派主持的新政权。这种*意图维新派在不少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表露,在此不妨略录几种。其一,康有为的《致各埠保皇会公函》(1900年7月16日):“伪府既倒,新党已于上海设立国会,预开新政府,为南方立国基础,将来迎上南迁,先布告各国,保护西人洋行教堂等事,义军一赴,即与各国订约通商,复我维新之治。”(《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379、386、388、414、413、426页。)其二,康有为的《致濮兰德书》(1900年7~8月):“若仆新党立政,必能和亲各国,保护教人,而于贵国拯救之德,尤思所报。”(《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379、386、388、414、413、426页。)其三,梁启超的《致南海夫子大人书》(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今日我辈举义,与秦、汉之交,元、明之季,诸豪杰全然不同。……故最要之著,莫如先开府,与外人交涉,示之以文明举动,使其表同情于我,而又必须示以文明之实事,使其信我实有统治国民之力量,……一,大军甫动,即须以西文公文布告各国,除声明举兵大义之外,有最要者数事:一、保护西人身命财产;二、若用兵之地,西人商务因我兵事而亏累者,我新政府必认数公道赔偿;三、北京政府旧借国债以海关作抵者,我新政府所管辖之地有税关者,即依其税关所抵之数照旧认还。以上三条,与外国交涉最紧要者。……新宪法虽与西人无涉,亦当布告,使人重我也。”(见《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16、217、220~221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