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儿童节1950—2003:国家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作出开
战争中的偶然:大风拯救
我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 
访德国李鸿章洒泪 勉励
回眸:共和国两任国家主
一碗羊汤毁了一个国家:
“帝国”遗民:中亚国家
新一军老兵奋笔疾书:国
最新热门    
 
国家政权与社会变革

时间:2007-3-9 17:41:24  来源:不详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认识到会党“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用为原动力”(30),因而把目光转向新军,断定取得新军,方可成事。新军是清政府仿照西方近代化军队模式组建而成的,虽然在组织编制、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旧军,但是在阶级实质方面却与旧军并无二致,均为清朝统治工具。新军的领导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下层官兵对社会现实虽多有不满,但大都没有进行根本改造的民主革命理念。孙中山派遣革命党人瓦解并发动起义,是有利于推进革命之举,但企图依靠新军夺取全国政权却只能是幻想。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典型例证。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同盟会三易其名,即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站在其对立面的则是北洋军阀。孙中山在反袁护国运动和护法战争中,并没有从已往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着手建立革命军队,而依然走着联络既有军事力量的道路,依靠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所谓军阀,系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南北军阀犹如一丘之貉,区别主要在于各自依附的帝国主义和地主豪绅有所不同。就阶级基础和*诉求而言,西南军阀和革命党毫无共同之处。西南军阀意在借助孙中山声望同北洋军阀争夺地盘,而孙中山则企图利用西南军阀武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完成革命大业,真可谓南辕北辙,失败是命运的必然归宿。

  鲁迅曾经指出:中国“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注: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40页。)可以说,没有“党军”作依托,也正是孙中山在某些关键时刻,倾向和平妥协、放弃武装革命的诱因之一。直到国共合作之后,孙中山才如梦初醒,逐渐认识到“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注:《孙中山选集》,第917页。)因而他决定开办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注:《孙中山选集》,第917页。)可惜的是,在黄埔军校开学不到五个月,孙中山就离开广州,单骑北上,谋求和平统一去了。

  孙中山长期没有使武力与农民相结合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注: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478页。)当时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是“民众”的主体,“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653页。)先进阶级要想完成武装夺取政权,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使革命军队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战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