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关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点
1980年中美关于台湾问题
关于陈独秀“教授嫖娼案
蒋纬国口述:我来解答关
于光远回忆:关于社会主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
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百姓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关于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世
最新热门    
 
关于辛亥革命 避免论 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7-3-9 17:42:58  来源:不详
反对革命,但直到辛亥革命前三年,清政府还对以康梁为精神领袖,为迎合自己的立宪活动而成立的“政闻社”活动加以取缔,以“内多悖逆要犯为名,查禁其刊物。)设使没有新思想的引导,会党不过是一种原来普遍寄生于专制社会内部的“*”,它与旧社会,与专制统治是可以共存下去的。即使社会矛盾激化,其运动获得充分发展条件,最多也只能创造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水平。再设使新知识阶层如果始终聚集在洋务派的周围。在洋务派与满族贵族的矛盾激化之后,它有可能成为“政变”的中坚力量,并使这种“政变”达到社会成功转型的目的,大大提高洋务派的理想主义水平和道德层次,从而使帝国不经大的阵痛,实现向现代的“平滑过渡”.但不幸的是,清政府给革命和动乱创造了机会,在斤斤计较派系之间的权力得失时,为自己找到了“掘墓人”。

  辛亥革命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新军,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如果说,在1853年到1861年,湘、淮军还带有某种地方武装色彩的话,那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聘请德国教习编练的北洋新军,则是一支拱卫京畿的重要国防力量了。但是,就在这支军队的地位显要上升的时候,它在思想上却日渐分属于价值与目标高度分化的各种利益集团,成为国家分裂的潜在力量。被清廷视为“王牌”的北洋六镇,更是成为了一支高度私人化的军队,关键时刻,它便成为了清廷的颠覆力量。辛亥年间的“武昌首义”,促成南北统一的紫禁城的“逼宫戏”,这些重要的角色,都是由新军扮演的。

  辛亥革命的第四个重要角色,也就是革命的导火索的点燃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他们导演的“保路运动”。这场运动,是20世纪以来,民族资产阶级一系列“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并最终酿成了武装冲突。考其运动的来由,一方面是国内民族资本的发展,逐渐与(通过清政府“宁赠友邦,勿施家奴”的政策实现和保障的)列强的在华利益形成冲突;另一方面,也是直接触发的原因,乃是清廷将“下放”给地方官绅自办铁路的权益,重新收归国有的“整治”政策。这种“与民争利”的嫌隙所激发的保护自身权益的斗争,当然比为捍卫一个空头理想而做出的反应,要坚决得多,甚至激烈得多。

  鉴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在辛亥革命这个“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中,至少在第一环节上,它的烈火是清政府亲手点燃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