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讲蛇与农夫的故事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组图:60年代末处决“反
极少提及的历史:1950年
为陈独秀鸣冤 大革命失
周恩来在日本京都求学时
日本人对孙中山及其革命
最新热门    
 
辛亥革命时期没有 大的农村变动 原因剖析

时间:2007-3-9 17:43:04  来源:不详
112页。)鲁迅在小说《风波》中对农民这种“辫子心理”也作过深刻的描述,它反映了农民对革命的态度。辫子问题直到民国成立后仍未彻底解决,“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于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页。)

  由于农民对革命存有恐惧心理,又被地主豪绅所利用,致使不少农民成为反动势力抵制和镇压革命的工具。福建上杭光复时,劣绅散布谣言,说民军要去吃义仓的粮食,从而纠集一千多农民向民军发动进攻,使“在杭民军,遂全覆没。”(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285页。)陕西西乡县的进步力量也因劣绅地主纠集民团镇压损失一千多人。(《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4155页、83页。)广东化州地主则是利用宗族关系纠集力量对抗革命政权,结果革命政权垮台,“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内部发行1962年版,第324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