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民主
常书红 辛亥革命前后满
王继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
前所未有的民变高峰——
港澳台与辛亥革命
最新热门    
 
就辛亥革命性质答台北学者

时间:2007-3-9 17:43:41  来源:不详
  张玉法先生再三强调,你(指作者)自己也承认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幼弱,它怎么可能决定辛亥革命的性质呢?

  是的,我从来都认为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幼弱,这个看法似乎与某些西方学者以及我国台北学者比较接近。但是,我一向又认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尽管幼弱,它的发展程度却已经足以从根本上决定了辛亥革命的性质,这个看法则又与张玉法诸先生相去甚远。

  是我的学术观点自相矛盾或逻辑混乱吗?不是。道理很简单,即使是先进的或比较先进的西方国家,那里的资产阶级在其从事早期革命运动的时候,也不免具有幼弱的特征。难道历史上任何一个先进阶级,不是从幼弱状态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吗?因此,不能简单地借“幼弱”二字来贬低或否定当时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需要根据具体历史条件作具体分析。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去年我在《辛亥革命与江浙资产阶级》(《历史研究》1981年第5期)一文中,曾对尼德兰、英、法、美德诸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辛亥革命作经济背景方面的比较。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些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西方国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其所厕身的社会经济环境,基本上是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与此形成对照的,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矿企业与交通运输业,已经有了虽属初步却又比较明显的发展。我在这篇论文中列举的有关国内经济统计数字主要限于江浙地区,现在我想借重经济史专家张国辉先生的大作《辛亥革命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所引用的一些全国性统计数字,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再作一番考察:

  1.“在‘拒外债,保路权’舆论的推动下,从1903年以后的4年内,保路斗争风起云涌,特别是商办铁路公司先后在全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