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松本楼:昔日招待孙中山
最新热门    
 
孙中山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7-3-9 17:43:53  来源:不详
三、打破封闭式,采取开放式的研究

 

  遍观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孙中山研究的著作往往运用国内的资料,很少甚至没有运用海外保存的大量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对海外研究成果也极少加以评论或吸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在客观上,祖国大陆长期闭关自守,除少数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外,很少进口国外书籍与刊物。孙中山研究人员,信息不灵,更没有接触外国书刊的机会。但在主观上也存在一个认识问题——研究中国问题,当然靠中国自己的资料,何必向外国找资料?外国学者还要向我们请教呢?吴相湘在所撰《孙逸仙先生传》一书的“自叙”中有下列一段话:

  国人辄喜说,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不如中国人,其实近年来,欧美有关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与人物的研究已超越中国学人之前。因为:(一)外国有许多档案馆、图书馆完全公开,应用方便;(二)外国人有基金会给予研究费,可远赴国外去实地搜集史料并进行访问;(三)外国人根据其本国史实经验以观察;(四)外国学人对史事人物可以毫无忌惮地批评(注: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自叙,第6页)。

  封闭式研究,大陆和台湾都存在这种缺点。台湾出版过两部篇幅很大的孙中山传。吴相湘撰写的《孙逸仙先生传》运用了大量外文资料,吸取了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他自称:

  相湘留心孙先生生平言行三十余年。……尤以近二十年来,美国亚洲协会台湾分会四次资助相湘赴美国、英国或日本、韩国或东南亚各国搜集有关孙先生史料。一九五九年,首先在伦敦阅读外交部档案卷中有关‘伦敦蒙难’文件,一九六○年在东京外务省发现美国国会图书馆显微影片目录刊载‘遗失’的一八九七年以后的档案,由是得知孙先生早期革命活动真相,这是所有中外书刊从未记载有如此翔实的(注:吴相湘:《孙逸仙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