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关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点
1980年中美关于台湾问题
关于陈独秀“教授嫖娼案
蒋纬国口述:我来解答关
于光远回忆:关于社会主
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百姓
关于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世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
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
关于清季俄国汉学史的几
最新热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影响问题的新思考

时间:2007-3-9 17:47:27  来源:不详
汝纶和无锡的薛福成被称为“曾门四子”。他们不仅帮助曾国藩掌管钱粮刑名,举办洋务事宜,而且还和曾国藩一起讨论群籍,提出应将《庄子》、《楚辞》、《文选》、《史记》、《汉书》、《通鉴》、《通典》、《文献通考》、《说文》、杜诗、韩文十一种书列为“亚经”,和十三经一道作为国学的基本读物。这虽然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科举制度“发题考试,先四书而后五经,废注疏而遵朱说”,把传统学问简单化和庸俗化的恶劣风气,但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同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每开展一项新的洋务工作,都设置一种非法定的“局”来负责。如管理*工厂、民用工厂和电报企业的许多新机构都称为“局”。对于这种局,他们委派幕府中的幕僚或其他公认的专家为委员来负责主持。如唐廷枢和容闳都曾担任过这种职务。很明显,局和委员体制与幕府和幕僚体制并不是天各一方,没有内在联系的,实质上,局是幕府在外围的衙门化,委员是幕僚在地方的官僚化。这样,幕僚和委员群的出现,就使旧的用官制度出现了断裂,使旧的官僚队伍出现了异化因子。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幕僚和委员的自身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既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对西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另一部分人则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对西方文化较有造诣。可见,在文化观念上,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两栖者。但在西方文化日益涌入,中西文化冲突日益加剧的文化背景下,这种两栖者是难以长久不变的,而且他们的变化趋势又必然会舍弃中国传统文化,追随西方近代文化。事实也是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堡垒,成了西方近代文化的拳拳膺服者。关于这一点,薛福成的思想变化轨迹就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证。薛福成1838年出生于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入塾读书,21岁考上秀才;此后又屡次登场,不过累试不第;30岁时考上了“副贡”。可见,早年的薛福成也和一般士子一样在科举的道路上爬行匍匐,并没有什么独特不群的地方。1865年,薛福成利用父亲薛湘与曾国藩的旧故关系,加入了曾国藩的幕府。1872年曾国藩死后,他去苏州书局任事。1875年薛福成又被李鸿章收入幕府,一直工作到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