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云南产铜高达1400余万斤。乾隆时每年有大量的滇铜运京,时称“京铜”。由于京铜纯度高质量佳,清朝派大臣专司京铜的调运和铜钱的鼓铸,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也争相截留调京的京铜,因云南所产京铜大量供应京城和长江以南数省,当时有“滇铜甲天下”之说。
除了铜矿外,云南大量开采的矿藏还有银、铁、铅等。据《滇云历年传》卷11: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清廷批准总督贝和诺的奏议,征云南金银铜铁锡各场税课,以银81482两为率。乾隆二年(1737年),清廷放开铜禁,“谕凡产铜山场,实有裨鼓铸,准报开采,”并诏金银矿仍行封闭。但云南的金银矿仍许开采,当时有三嘉、丽江、昭通银矿“相继开采”。道光初年,云南的南安、石羊、临安、个旧银厂岁课银达58000余两。道光年间,由于购进鸦片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直接推动了冶银业的发展。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帝诏云南、贵州、四川诸省,除已开采者外,如尚有其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二十八年,又诏云贵、两广等省督抚广清查矿源,积极开采,至于开矿是官办、民办或商办,“朝廷不为遥制。”
由于清廷对开矿采取积极的态度,“一时矿禁大弛。” [21] 其时云南除重开一部分明代已封闭的银矿外,还新开了茂隆、募乃等大银矿。茂隆银矿位于云南孟定府西南佤族地区,繁荣时有矿工约3万人,年产白银上万两;募乃银矿位于今云南澜沧县北部,相传繁盛时有360座冶银炉日夜冶炼,矿工达10余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大银矿均为民营并位于邻近缅甸的边疆地区。
至清末云南全省计有大小银矿18处,由此可见云南冶银业的繁荣。云南富有铅锌矿,据记载民国时期云南省开采的铅锌矿有46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袭清代的矿场而来。清代云南矿藏开采之盛,还可从云南总督张允随的奏疏看出,《张允随奏稿》说:“查滇南田少山多,民鲜恒产,又舟车不通,末利罕有。唯地产五金,不但本省人民多赖开矿谋生,即江西、湖广、川、陕、贵州各省民人,亦俱来滇开采。”
食盐也是云南省生产的大宗。清初,云南的盐政属巡按使统辖,不久改为由巡按督办盐政,专设盐课提举司和盐大使管理盐务。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