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帝国主义的大炮终于轰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坚持14年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种种迹象表明,清朝大厦将倾已成定局。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治策均有重大改变,即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妥协退让,导致边疆地区不断丧权失地;同时治边的重点也从北方先转移到东南沿海,随后出现了整个边疆地区的分裂危机。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主宰清朝统治者治边思想的仍是“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传统意识。在清代的大部分时期,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仍然比较普遍,他们相信“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①] 入关后清军经营的重点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进军西南地区则指派降清的汉军作为前驱。俟大局初定,统治者安排大部分清军驻扎在中部各省,而云南等地则划为吴三桂等明朝降将的防区。顺治十六年(1659年)洪承畴疏奏,请予定夺镇守云南事;顺治诏议政王、贝勒、大臣计议。计议后诸臣奏:“平西、平南、靖南三藩内,应移一王驻镇云南。汉中已属腹里,兼有四川阻隔,不必藩王驻防。应移一王分驻粤东,一王分驻蜀中。何王应驻何省,恭候上裁。”顺治帝遂命平西王驻镇云南,平南王驻广东,靖南王驻镇四川。明永历帝被俘死后,洪承畴上疏“用明黔国公沐英故事,请以三桂世镇云南”,获准。吴三桂后来反清起兵,诸将建言疾攻内地,而吴三桂“不肯弃滇黔根本”,攻据湖南后即下令诸将毋得过江,以为“事纵不成,可划长江而国”。这些记载都反映了在统治者心目中始终以中原为中心,内地和边疆在治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此外,清朝统治者还接受了传统的“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而并无元朝统治者以边疆地区为基地,积极用兵开拓徼外的想法。如乾隆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 [②]
既然是“守在四夷”,边疆地区统治的稳定与否自然是统治者关心之所在,由此清朝也继承了明朝重视云南地区治理与稳定的传统。可举吴三桂之乱前后情况为例。云南平定后,吴三桂向将返内地的洪承畴请教自固之策,洪承畴说:“不可使滇一日无事而已”。吴三桂心领神会,常以云贵未靖尚须用兵要挟朝廷。“三藩”得以逐渐坐大乃至成为清朝统治者的心病,与吴三桂等人掌握了清廷唯恐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