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改革开放30年 北京菜市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政
美国前总统卡特瞒着国会
康熙帝与中国礼仪之争: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论晚清商品博览会与中国
最新热门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时间:2007-3-10 10:31:40  来源:不详
书活动,由于罗马教廷的内部纷争及清初的闭关政策被中断数十年。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不过,这些传教士已不属于天主教耶稣会,而是属于基督教新教。第一个来华的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他于1807年到达中国。此后,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华。自1808年起,马礼逊等人开始翻译《圣经》,直至1823年,一部中文全译本的《新旧约全书》终于问世。这是第一次完整地将《圣经》译成中文,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除翻译《圣经》以外,传教士在译书方的另一项工作是编译各国史地和度方的书。主要有:米怜编《全地万国纪略》、麦都思编《东西史记和》、裨治文编《亚美理哥省志略》、郭实腊编《古今万国纲鉴》、《大英国统志》、《万国地理全集》、《贸易通志》等。这些早期新教传教士的译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不能与以后的译著相比,但这是近代译书的开端。这些译书成为日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解世界的重要资料来源,同时也为后来的译书打下基础。 

早期传教士的译著,多由教会自办的印刷机构出版,最初在中国辖区之外开办。鸦片战争后,签订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并且允许外国人在这些口岸传教。于是,传教士便将活动基地从南洋迁到中国的口岸城市,此后又陆续组织一些团体,专门从事编译出版活动。至19世纪末,教会主持的译书机构约有十处,著名的有: 

墨海书馆。其前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