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走访老北大红楼感受“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揭秘:第13代子孙保存的
西藏的封建农奴制 揭三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竹书纪年》:中国古代
农村改革30年:历史性的
三国时代的衣食住行:馒
最新热门    
 
明代的封藩与清代封爵制之比较研究

时间:2007-3-10 10:34:32  来源:不详
犯皇权,无论是父子,还是兄弟亦或其他什么人都会兵刃相见,权力有其自身的膨胀性。当诸侯拥有权力后,他不会适可而止,攫取更大权力的欲望会使之蠢蠢欲动,得寸进尺,直至获得最高统治权为止。汉代吴王刘濞说得非常明白,就是想当皇帝。权力是赤裸裸的,它会撕去一切伪装在*关系上的所谓血缘、宗法、亲戚等等温情脉脉的面纱。专制皇权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皇帝是最高权力主体。宗室成员的身份对他来说是次要的,只有在有利于加强其皇权的时候,才能表现出他是宗室成员。诸侯们在皇权的威慑下,才是臣子,一旦羽翼丰满,便不再想当臣子,权力欲会促使他们向最高的权力之巅冲锋。

分封制度是基于宗亲关系(包括勋贵)对皇室的屏卫作用而设立的,但*权力的性质造成了皇帝与诸侯之间的相互猜疑。皇帝担心诸侯坐大,会造成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势。诸侯担心皇帝的削藩迟早会危及自身。于是,不得已铤而走险,奋力一搏,胜则为帝。败则为鬼。在有些情况下,诸侯也是被逼无奈,反正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正是皇帝与诸侯之间的这种相互猜忌心理。加之其他因素,才酿成了历史上的汉代“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等等。

历代帝王,尤其是开国皇帝,不断地总结分封制的利弊,根据他们的认识决定是否实行,经验表明,分封制的实行在多数情况下是弊大于利的。问题在于,在分封制度的废与建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一再反复,故伎重演呢?秦灭六国,罢封建、置郡县,停止对宗室的分封,所以这样做,是惩周代分封造成春秋战国诸侯争战之弊。而汉高祖刘邦又惩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再行分封。晋、隋、唐、宋几代虽行分封,但在具体制度上有所改进,采取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的政策,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势力。到明代,朱元璋又模仿汉高祖刘邦,大行分封,清代才最终终止了分封藩王的制度。

分封制的实行多出于*需要,一般行分封之制都在建国初年,皇帝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分封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样便可以安抚天下,坚固边塞,尽快为一家一姓之天下奠定根基。此外分封制有提高宗亲社会地位,加强统治基础。缓和皇室内部矛盾的一面。但有时又因分封不均而制造矛盾,引起宗室内部你死我活的争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