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旗的问题 |
|
时间:2007-3-10 10:36:24 来源:不详
|
|
|
仅止马甲1683副,步甲347副,旗营兵单。而福建又是形势特别复杂之处,“自我朝定鼎以来,一叛于郑成功,再叛于耿精忠,兵民习见悖逆,人心机变异常。继自征讨台湾之役,添设营兵不下十数万,原督臣姚启圣募养战士不下万人,四方不逞之徒又复强半入闽”。可见当时闽省之民,许多也是由兵转化而来,率多强悍,且与绿营兵勇存在各种联系,这使闽省的绿营之兵,比它处更不可靠。区区二千余兵的八旗驻防,对付这六七万时降时叛的绿营,尚且战守不敷,更遑论承担镇守全省地方之任。 第二,闽省驻防八旗兵丁虽然都是汉人,毕竟以北方人居多,长于弓矢而短于火器。而闽地却平原绝少,不是高山丛树,就是深沟水田,骑射难施之处,必资火器为先。“臣欲请改火器,则失我之所长;欲专恃弓矢,又非地之所宜”。 第三,从福建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形势看,重要性并不逊于广东和京口,而兵额独少。 此疏得到朝廷重视并于翌年正式于福州添设军标两营。 京口、广州与福州,这三处清初仅有的以八旗汉军将军统领,属下官兵也皆系汉军的驻防点,有其共同之处。从地理位置说,广州、福州濒海,京口也是襟江带海之地。明末清初的抗清运动,就以东南沿海一带持续时间最久,斗争最为激烈,形势也最为繁杂,加上后来“三藩之乱”中有两藩即在福、广,可以说京口、广州与福州三处,直至康熙中叶以前,一直处于清朝统治的最前线。而这几处抗清斗争所以激烈,也与水战重于陆战,水战却是八旗无论满蒙汉军的弱项有关。如果派遣满洲、蒙古八旗进驻,一则长途跋涉,水土不服,二则语言不通、技艺亦无处施展,这正是八旗劲旅的“软肋”,也是清朝政府不能不往这几处派驻旗兵,但又不能派遣满蒙重兵而只能以汉军充数之故。 但问题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即使不能派遣满兵而非由汉军出面不可,又何以不增派八旗汉军而要由将军统领绿旗,如果真的如雍正帝所言,仅仅是因八旗兵力有限,为什么军标只出现在以汉军将军统领驻防的这三处? 三处将军所统兵丁的额数,应是揭示这一问题的入手处。几朝《会典》均未备载将军标所统绿营的额数,这里谨以石文炳《请增绿旗两营疏》[13]中的数字为准: 广东驻防额设马步甲3000副,将军兼统的绿旗兵丁4000名,共计额兵7000。而军标多于旗兵。 福州八旗驻防马、步甲共2000名,将军兼统的绿旗兵丁2000名(马兵400,战兵600,守兵1000),共额兵4000。旗兵与军标相等。 京口将军额设马步甲3000副,将军兼统的绿旗兵丁2000名,共额兵5000。旗兵多于军标。 通计起来,这三处将军统领的绿营总数已超过八旗,这当然不是可以忽略的小数目。 我们可以将其与当时屯驻八旗甲兵最重的西安、江宁作一对比: 西安将军:据雍正元年满文朱批奏折记,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仅马兵就有7000名,其中4000为满蒙马甲,另有3000 汉军。[14]乾隆二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