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以后,驻防八旗人口日渐繁衍,初期“人数不敷”的情况已不复存在,而京口、广州与福州几处的局势也早已相对稳定,军标的作用也不如初设时那么明显。笔者曾在另一文中提到,驻防八旗出现生计问题,多以汉军为最突出,这是因为清朝政府施行“首崇满洲”政策,八旗汉军的挑甲机会要少于八旗满蒙的结果。广州、福州等地汉军八旗最集中,生计问题也最严重,驻防将军遂在标下绿营兵身上打主意,希图让得不到挑甲机会的汉军余丁挑补军标额缺,这一建议几经反复,终获朝廷批准并加以推广,军标遂成为缓解八旗生计问题的一个“蓄水池”:
雍正十三年四月初二日内阁抄出奉上谕:“……查雍正七年朕曾降旨,当日各省设立汉军驻防,因人数不敷,是以添设绿旗兵丁,命该将军管辖。今汉军余丁繁衍,足供差操之用。嗣后将军标下绿旗兵丁缺出,即将汉军余丁顶补。如绿旗兵丁之子弟内有祖父食粮年久者,著于本省督抚等标营名粮,准其充补。此朕再三筹划办理者,盖以当年汉军人数不足,是以添设绿旗兵丁。今汉军余丁日多,仍令充补本将军标下绿旗之缺,于情理实为允当。……[17]
乾隆朝令各省驻防汉军出旗,大多数出旗汉军都挑补了绿营额缺,所沿的也是这一条思路。因有专文撰写,不另。[18]
军标的裁撤,与此三处八旗汉军的出旗为民紧密相关。八旗驻防汉军的出旗,最早从福州开始,继而就是广州。乾隆十九年(1754)清廷命福州原设四旗汉军官兵陆续出旗,翌年(1755)轮到广州,因广州将军力请,其3000名汉军仅出旗一半,尚余1500名。[19]汉军空出的额缺,由京师派遣等额的八旗满、蒙官兵充补。乾隆三十年(1765),福建驻防内的另记档案人户1000名亦被放出为民。[2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