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刘铭传撤基援沪与沪尾大
试评刘璈与刘铭传在中法
试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刘铭传与台湾防务
李鸿章与刘铭传的交谊
从大清史的角度看待刘铭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略论刘墉——兼论清中期
略论刘墉
论刘复基在武昌起义中的
最新热门    
 
论刘铭传抗法保台最佳战略战术的选择

时间:2007-3-10 10:47:16  来源:不详
保台的胜利,确实不是偶然的。

刘铭传与李鸿章在国内战争中狼狈为奸,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中,都充当了刽子手和鹰犬,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因而成为“中兴”名臣武将。但二人却没有携手共同反侵略的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军在国内战争中进行了改组,李鸿章掌握了淮军,在与列强在华势力合作过程中,一军崛起。尽管如此,由于李鸿章片面吸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而滋长起失败主义情绪。左宗棠就曾批评他,说“伯相(即李)擅淮军自雄久矣,既谓天下精兵无过淮军,又谓淮军不敌岛族(即列强),是天下古今有泰西无中国矣”。〔30〕这就是说,李鸿章虽握有重兵,但从不准备用于反对列强侵略中国战争上的。加之,他从60年代开始搞的有限改革经常受阻,为了保全自己,便采取因循苟且,“养尊处优,不为未然之计”〔31〕的不顾民族利益的态度。这样,李鸿章在反侵略战争中,就很难看到战胜列强的希望和前途。

李鸿章自1870年移督直隶,取代曾国藩,权势不断扩大,渐揽军国大政。到了80年代,由于他“献媚宫闱”、尽管仕途时有波折,但总的趋势却是扶摇直上的。因受到西太后倚重,权力愈加膨胀。有人说:“李文忠以大学士任北洋重镇,虽不入阁办事而隐持国柄。法越之事,举凡用人、调兵、筹饷、应敌、交邻诸大政,朝廷均谘而后行。”〔32〕在中法战争中,他的战略指导思想可以四字概括,即“陈兵求和”。他虽组织有限度的防御阵势,不是为了战略决战,也不追求战役的胜利,而是为了和敌军讨价还价,以求达成一个屈辱的和约。为此,他还编造了一套自欺欺人谎言大肆兜售。说什么“如法兵犯我驻守之地,不能不与开仗,……第念开仗以后,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则尚可退回本境,……届时再徐议分界划守。”〔33〕刘铭传不仅用反法保台的实际行动,粉碎了李鸿章的谎言,而且还公开批判了李鸿章屈辱求和的可耻言行。为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言和者,当思伊犁和而兵费倍偿,天津和议而义民受戮,台湾和而琉球坐失,越南和而藩服无存”〔34〕。在这里,刘铭传无情揭露出由于清政府和李鸿章,仅在70年代以后因与列强妥协求和,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以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李鸿章和刘铭传在反对列强侵略中国问题上,在方针政策和立场、态度上,都是存在着差距的。那么,怎能说刘铭传“在台湾抗法斗争中执行了李鸿章投降主义政策”呢?事实上,在刘铭传反法保台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没发现有哪一件事是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