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台湾人看《潜伏》:蒋介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陈龙智擒台湾特务段云鹏
从大陆逃到台湾之后的汤
台湾人隐居河南300年 祖
书法家舒同曾被内定为中
杜月笙为何不留上海不去
揭秘:台湾与美国联手劫
文韬武略:康熙重用降将
最新热门    
 
晚清台湾社会的转型及其特征

时间:2007-3-10 10:47:55  来源:不详
服,瘟疫流行,番害出没等蛮荒恶劣的开垦环境,移民们更需神明的庇佑,以求消灾赐福,所以移民们宗教信仰的热情比在大陆时更加殷切。

在台湾民间宗教信仰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层次不同与聚落相关的地域祭祀组织,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称之为“祭祀圈”。所谓祭祀圈,指的是“为了共神信仰而共同举行祭祀的居民所属的地域单位”[10]。早期的祭祀圈范围较小,一般以聚落为单位。由于当初的移民大部分都依同乡、同籍及共同方言等地缘关系聚居一起,故祭祀圈及其主祭神与居民的祖籍分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由一个聚落所奉祀的神明推断其居民的祖籍。[11]一般来说,漳州人的主神是开漳圣王;客家人的主神是三山国王;泉州同安人的主神是保生大帝,泉州南安人的主神是广泽尊王;泉州安溪人的主神是清水祖师。在早期祖籍分类意识浓厚的年代,这种对祖籍地神明的崇拜往往被居民们作为划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12]当分类械斗发生时,这些庙宇便成为各方的大本营或对方攻击的主要目标。

有的台湾学者认为祭祀圈这种“地域性的民间宗教组织是汉人移民台湾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它固然与汉人传统村社组织及村庄联盟有密切的关系,却也是汉人在台湾特殊的社会与历史条件下之发展的结果”。[13]实际上,以地方守护神的共同祭拜为主要特征的祭祀圈这种地域性的民间宗教组织在大陆,尤其是闽粤两省早就普遍存在着。随着大陆移民的来台,这一宗教组织的形式自然也传播到台湾。祭祀圈的建立标志随着土地的开发,聚落的形成,大陆民间宗教信仰已开始在台湾社会中扎下根基。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移民在台居住的时间越来越久,作为社会各群体组织在开发进程中所经历的矛盾、冲突及重新整合的结果,一方面,居民的祖籍观念渐趋淡薄;另一方面,他们对台湾本土、台湾现居社区的认同感则有所加强,即在认同意识上,由原来的“唐山人”、“漳州人”、“泉州人”、“安溪人”等概念转变为“台湾人”、“下港人”、“南部人”、“宜兰人”等等。[14]这种认同意识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祭祀圈的扩大,出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