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老照片上的晚清风情[组
晚清成毒国:1909年中国
最新热门    
 
晚清义赈与中国近代彩票的起源

时间:2007-3-10 10:50:10  来源:不详
nbsp;

 

晚清义赈的出现是中国救荒史上的一个新鲜现象,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救荒史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关于晚清义赈的特性,李文海先生指出,由于晚清时期严重的灾荒、荒政的衰败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民间自发兴起了这种“民捐民办”,即由民间自行组织劝赈、自行募集经费,并自行向灾民直接散发救灾物资的跨地域救荒活动。它是一大批江南绅商的联合行动,一方面与江南慈善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地方性慈善事业[6]。而这种超越性的最重要表现,就在于义赈是一种跨地域的地方性救荒实践,也就是说,义赈在其救助对象指向全国范围内灾荒的同时,又始终立足于江南地区,其表现出来的地域意识、主要依靠的社会资源以及具体运用的救荒方式,无不带有强烈的江南地方色彩,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7]。  

不仅如此,以19世纪70年代后期爆发的“丁戊奇荒”为契机,晚清义赈在诞生后不久便迅速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救荒力量。并且,随着晚清时期灾荒的频繁发生,其活动也连绵不断,到19世纪90年代时就已“风气大开”了。更重要的是,由于义赈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民间,运作机制较为灵活,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针对当时中国赈灾机制的主体即官赈中的弊端来实施救灾行动,因此很快就赢得了从国家到社会的广泛信任,并对官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正如义赈的重要发起人之一经元善在1892年所说的那样,当时已是“海内成为风气,一若非义赈不得实惠”[8]。 

当然,义赈的社会影响力固然非凡,却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可以随意攀附骥尾来实现别样目的。事情要是这么简单,那么另外许多射彩之法同样可以借用义赈的名声来谋求自身的合法化。可为什么只有江南票顺利地与义赈挂起钩来了呢?事实上,这种挂钩决非是广济公司经理人的灵机一动,而是因为彩票与义赈之间早就发生了直接的关联。并且,很可能由于义赈也仅仅与彩票之间有着这种关联,从而为江南票的做法提供了某种铺垫,同时使得其他射彩之法没有多少可趁之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