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
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形
洋务事业中第一代新式知
作为意识形态的专制主义
党的派系化与派系的党化
(006)你现在处在什么
新人的意识形态(《终结
最新热门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时间:2007-3-10 10:51:04  来源:不详
故此,大众媒介数量上的规模化和结构上的适当化是公共舆论与“对话场所”形成的先决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内报刊数量已形成较大规模,1865—1895年,全国共新办中文报刊86种,外文报刊91种(注:李倬宇、钱培荣:《晚清报刊的发展历程》,《杭州大学学报》第26卷第4期,1996年12月。),但大多属于宗教性、商业型和格致类的报章,关注社会实际、谋求进化民众思想的近代性报刊还极少,敢于“讽清廷以改革”,呼吁“言时事,言恶行”的政论性报章更是鲜有所见。史学界常提到的《循环日报》、《万国公报》等知名报刊或因创于香港,或因宗教原因,其早期影响不能遍及国内大众。媒介规模化的进程严格地说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的。1895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不但是封建国家日趋衰败的的一个时间界碑,而且也是近代民间媒介兴起的开端时期,至民国元年前,短短十几年时间,中文报刊曾产生过七八百种之多,媒介主体计有三类:商办、官办和外资。其中,商办相对数量更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其比例变动的情况见下表(注:据《大公报》1905年5月11—25日“报界最近调查表”、《东方杂志》1904—1908年各期“各省报界汇志”、《清议报》1901年第100册“中国各报存佚表”等资料统计测算。): 

年份    商办数量   商办比例(%)   年份  商办数量   商办比例(%) 

1895       1          33         1902     22         76 

1896       1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