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二战:消失在中国的“新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最新热门    
 
义和团 灭洋 探析

时间:2007-3-10 10:59:48  来源:不详
侵人产,或因小忿殴毙平民,种种行为,几难尽述”。(李东源:《传教论》。)“稍不如意,诉之主教……函告抚帅及洋务局,雷厉风行,羽檄交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一)第365页。)严加究办。不仅人民受害,地方官绅亦为之侧目,莫可奈何。直为“一国之中有无数自专自主之敌国者。”(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335页。)传教士的恶劣行径早就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恨,“百姓始而抱怨,继而成恨,终且为仇。”(金家瑞:《义和团运动》第27页。)早在60年代就出现了“仇教灭洋”斗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到19世纪末,传教士的势力急剧膨胀,它象一股祸水迅速渗入农村内地,因此,斗争更形尖锐。当时的山东72州县,就有教堂1100余处,教士教徒8万余。江苏11州府厅70余县除6县尚未建堂外,其余各县均建教堂多所,总计709座。(《教务教案档》第七辑。)出现了“教,堂几遍天下,传教洋人相望于道”(《山东省志资料》一九六○年第二期,第83页。)的景象,加上当时巨野教案发生后,德英等帝国主义先后出兵山东,占领胶州湾威海卫。接着圈地、筑路、枪杀中国人民等暴行相继发生,其他帝国主义亦纷纷效尤,形成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国仇家恨,中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了。因此,他们高举“扶清灭洋”的大旗竞相加入义和团,“父兄莫可栓束,妻子不能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177页。)义和团的“灭洋”口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对于当时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迅速掀起反帝斗争高潮,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阴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北方广大农村,虽然“民教相仇”斗争激烈,“以致人心积忿不平”(《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二辑,第25页),但这种斗争还处在自发零星分散的状态。“灭洋”口号的提出,起了点火作用,“大旗一树,四方云集”,“传单一出,千人立聚”,(金家瑞:《义和团运动》第32页。)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短短几个月,义和团运动就在北方各省掀起了风暴。“灭洋”既是纲领,也是他们的目标,又是最有权威的精神领导。对于组织群众,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跟帝国主义武装力量直接进行浴血奋战的过程中,很多义和团群众在“灭洋”口号的鼓舞下,英勇作战,视死如归,使得帝国主义分子亦不得不为之惊叹恐惧。联军败将西摩尔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将全军复没。”

  群众性“灭洋”暴烈行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