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最新热门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时间:2007-3-10 11:01:05  来源:不详
月三十九日已刻到,文头注明“千万秘密”):“……初十以后,朝政皆为拳党把持,文告恐有非两官所自出者”。另一条见诸于英国蓝皮书“李鸿章收到了荣禄六月二十一日的信,告诉他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李鸿章同长江各总督一起,已同意不再承认北京政府。”(《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第59页。)盛是“东南互保”的积极鼓动者,也是李鸿章这一时期的主要眼线,而荣禄与李鸿章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参见李文海、林敦奎《荣禄与义和团运动》一文中有关荣、李关系的论述,载《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第546-565页。)。(鸿章自甲午战争后失势,能得两广总督之职全赖荣禄推荐之力(参见《拳变余闻》,载《清季野史》,第59页。)。)此二人传递来的消息的可靠性,对李鸿章来说是不容置疑的,因而,李氏敢于直斥二十五日宣战上谕是“矫诏”、“乱命”,这也是对京城荣禄一派主和势力的呼应。

  3、在“宣战诏书”下达前一天(五月二十四日),李鸿章在《急寄军机处译署》的电文中,已初步阐明他北行的方略:“经众议,非自清内匪,事无转机。仰恳宸衷独断,先定内乱,再弭外侮”(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三电稿(三),第936页。)。其中的“众议”显然是东南督抚的共同意见,其要意在于通过镇压义和团运动,来取得对列强的妥协。然而“宣战诏书”的颁布,却大违督抚们的意愿,迫使坚持绥靖政策的洋务派地方大员与执掌朝政的顽固派之间,在政策上发生公开的分裂。李鸿章的表态,代表了不愿进一步触怒列强的那一派,实际上也是统治集团中的大多数——洋务派官僚、地方实力大员、绅商买办——的利益。

  

二  昙花一现的“两广独立”计划

  在断然拒绝“宣战诏书”之前,李鸿章还卷入了一件更为出格的事情,即参与“两广独立”的筹议。此事的经过,友人董丛林君在《李鸿章对“两广独立”的态度与庚子政局》一文已详述,读者可参阅。董君文章说明了以下几点:1、这次谈判事属秘密,故双方当事人都不愿过多披露其中细节。2、因缺乏第一手材料,只能获知谈判的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