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大明万国舆图:400年前
日军镜头中的南京大屠杀
《小团圆》中的真人真事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日本人书中的朝鲜战争:
战火中的红色恋人 山东
罗炳辉在抗日统一战线中
于蓝:我演《烈火中永生
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尖
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轮船
最新热门    
 
变动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

时间:2007-3-10 11:02:47  来源:不详
     "冲击--回应"论的另一个问题是,研究者往往忽略了十九世纪的中国尚有与西方冲击无关或关系甚少的其他方面。这种研究取向往往毫不怀疑地假设这段与西方有关的中国历史,是基于中国要回应西方冲击的结果,而事实上,这些回应(无论受到多少西方的影响)常常是针对内部的动力而作出的。最后,大抵由于"冲击--回应"论强调"有意识的回应",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倾向于注意知识、文化和心理的历史解释,而忽略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虽然,相较于早期完全忽略中国人的想法和行动的研究取向,"冲击--回应"论已大有进步,但它所刻画的十九世纪的中国,仍然是一幅不完整的、不必要地不平衡和扭曲的图像。 "冲击--回应"论也有一个内在的倾向,就是将中国在十九世纪发生的变迁,全部都和西方冲击拉上关系,这或多或少地构成了50和60年代欧美学者的研究眼光,当他们审视最近几百年的中国历史研究时,便否定了有意义的内在变迁的可能性。虽然直到80年代初期我才更全面地检视这种研究取向,但我很清楚,我在70年代初期以王韬这位晚清改革家和先锋报人为主题的研究,已经标志着我渐渐向寻找中国内部的变革动力的方向发展。王韬终其一生,就是要跟于变革有关的复杂的问题战斗,在了解王韬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要面对这些问题的挑战。《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Wang Tao and Reform in late Ch"ing China)一书分为四部分,在每部分的前奏中,我讨论到几个与王韬有关的变革问题:改良与革命的关系、世代变迁与历史变迁的分别、以内部的观点为基准量度社会变迁、"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器物之变与价值观念之变的对对立、十九与二十世纪中国的变迁的地域文化源流等等。我后来也发现自己在讨论这些课题时,还是会不知不觉地过分强调西方影响的重要性,并以之为量度晚清变革的重要的基准--虽然我对"冲击--回应"论也开始提出疑问。这种残留下来的影响,特别是他们与王韬一书的最后一部分的关系,我已经在1994年出版的中译本中讨论到了。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