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
德国女子忆二战:被23名
1962年赫鲁晓夫为何评价
日本外务省官员:1970年
1949年美国95%以上报刊
诗人歌德的暮年之恋:7
朝鲜经济状况:1990年以
1951年四成日本国民参与
19世纪古巴作家反乌托邦
纳粹1943年疯狂计划:向
1941年苏军惨败不解之谜
最新热门    
 
1923年德国爆发恶性通货膨胀:女子用马克当柴烧

时间:2012-4-28 11:05:23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更有甚者,就连钞票也先是改成单色油墨印刷,继而又改成单面印刷--因为来不及晾干。而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注: 解词 【词语】:莫过于【注音】:mò guò yú【释义】:1. 没有超过…的。如: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奉献。 相关条目 桑榆暖 甜津津 亦都护 托尼贾 苦草属-moguoyu]一名女子用马克代替木柴,投入火炉中烧火取暖,因为这样更划算一些。

 

本文摘自:《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作者:比尔李,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最“经典”的通货膨胀

本章导航

通过观察“最经典的通货膨胀”,也就是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可以洞悉现代通货膨胀的机理与危害,以及通货膨胀对世界格局[注: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造成的影响。

要点索引

--如果把通货膨胀比作一部“财富绞肉机”,摇动手柄的是德国银行家,他们血洗了中产阶级[注: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的储蓄,使大量社会主流人士一夜之间沦为赤贫,从而奠定了日后纳粹上台的“群众基础”

--20世纪,所谓的“恶性通货膨胀”已不再是古代或是工业革命早期那样,年物价上涨200倍之类的“小儿科”,而是动辄以较几何级数更快的指数模式飙升。

--近乎于荒诞的纸币发行,不仅制造了一个个荒诞离奇的经济故事,给德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同时,它也为日后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印钞机,再次粉墨登场

场景一:有位先生走进了咖啡馆,花8000马克买了一杯咖啡,当他喝完这杯咖啡,却发现,原来同样的一杯咖啡,此时已经涨到10000马克。

场景二:一个美国人去德国旅游,他来到银行,想把一张5美元的钞票兑换成马克。可银行职员说:“我们没有这么多钱,您能不能只换2美元?”美国人看看背后的长队,只好同意了。

场景三:另一个美国人,在离开德国之前,给了他的德国导游1美元小费。这个德国人居然拿着这1美元,成立了一个家族基金,掌管这笔款项。

场景四:有家大工厂发工资了。只见火车拉来了一车的钞票,火车还没停稳,就开始向焦急等候在铁路旁的工人们,大捆大捆地扔钱。

场景五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