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馒头窑出土的窑工生活用器物

馒头窑遗址
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宁波北仑区璎珞村育王岭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的工地旁,考古人员正在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小心翼翼地对一座古窑遗址做回填处理。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沿线全长23.45公里,西起一期工程终点东环南路站,东止北仑区朱塘村停车场。该工程沿线涉及的建设用地区域范围广大,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站点和高架线穿越古代遗址和墓葬密集分布的山前丘陵地带。
根据《文物法》、《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今年4月至6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前期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工程沿线所占区域内的重要地块进行了先期考古勘探,共完成勘探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代遗迹和遗物。WwW.lsQN.cN
根据考古勘探情况,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施工中免遭破坏,在随后的6月至8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仑博物馆,对北仑区霞浦街道的朱塘村和大碶街道的璎珞村两个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几个月下来,考古工作人员克服连绵阴雨和持续高温等各种不利因素,有了不小收获:共完成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发现了3座古代窑址和9座古代墓葬。
宁波保存最完整的古砖瓦窑
北仑区大碶街道的璎珞村,在育王岭以东。这里丘陵众多,是此次进行抢救性勘探的重点区域。
璎珞村地块中台地上发现的3座古代窑址,俗称为“馒头窑”,时代可定在五代吴越国时期(公元907-978年),窑址的填土中包含了大量砖、瓦,明确了它们作为砖瓦窑的用途。
文保人员告诉记者,在窑址还出土了一些瓷器,据观察,应该是当时窑工的生活用品。
这种前砌挡火墙、后筑排烟道、窑室内以中火道和环形火道相连结构的窑址,是宁波地区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时代较早、用途明确的砖瓦窑,它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砖、瓦制造工艺和窑作技术及其制度,并对宁波地区五代时期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注: 简介我们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确定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着前后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范畴是怎么来的;二是这样思考的依据是什么。]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于其中一座最完整的馒头窑,文保人员透露,有关部门有意向对这座馒头窑进行整体迁移,计划放到落成后的港口博物馆,进行永久保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