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相之辨识

时间:2009-4-6 21:16:56  来源:不详
然是难以理解的。然而幸运的是,《论语》中亦记载了同样的事,并且其中更有一段子路留宿其家、受其款待的生活场景以及子路的一段十分精彩的内心独白: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6] 

何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以往源于字面的解释多不足观,而宋吕本中紫薇杂说则曰,“四体不勤二语,荷蓧丈人自谓”,而且《论语正义》对此的评价是,“其说得之”;也就是说,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句话,并非如过去所简单想象的那样,说的是孔子,而是“荷蓧丈人自谓”,是他自己在说自己。而且众所周知,孔子周游列国、在外漂泊长达十三年之久,又怎么能说是“四体不勤”?“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孔子亦曾对此给予过令人信服的解答。于是乎吴客便心悦诚服、不无感慨:“善哉圣人!”这样的一个孔子,又如何能“五谷不分”?如果说这句话是“荷蓧丈人自谓”也,同时却又反映了他的自谦:既然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他自然也就不知道“孰为夫子”了;而且也只有作如是观,才能够将《论语》中的其他场景说得圆、讲得通,也才能够根本理解何以孔子最终要许之以“隐者也”这一美誉。

那么这位“荷蓧丈人”又是如何盛情款待子路的呢?曰“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若单从字面上看,是根本无法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着的特殊意味的,不过是吃吃喝喝然后见见家人而已;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个“食”字及客人子路所见到的家人乃是“其二子焉”而非他人——而这里之所谓“其二子焉”,在本文看来,究其实,亦是一种典型的文学意象,并非仅仅只是单纯的两个人物;而为其所根本意指的,一言以蔽之,则是一个“色”字。也就是说,为这段平常而生动的生活场景所凸显的,乃是“食色”两个字。告子曰:“食色,性也。”[27]饮食男女,在原始儒家看来,乃是人的本性。如此看来,尽管“荷蓧丈人”似与“荷蒉”、“长沮”、“桀溺”等并无不同,但这一生活场景却告诉我们,他却依然在食人家烟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所为亦有所不为,依然固守本位、不失本心,依然固守着人的本性,依然对哲人的孔子保持着几分敬畏而不是什么不懂装懂或者强不知以为知。也许正惟如此,孔子才要对其评价说“隐者也”吧?若反观上面孔子对所谓“隐者”/“逸民”的三类基本划分,则这位“荷蓧丈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