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相之辨识

时间:2009-4-6 21:16:56  来源:不详
“楚狂接舆”乃是“佯狂而歌”,而且也的确如其所言,“欲以感切孔子”。惟其如此,于是乎“孔子下,欲与之言”,但最终结果却是,人家“趋而走,弗得与之言”。

纵观有关于孔子流亡这幕戏剧中先后出场的上述六个有趣的角色,可以发现他们有如下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其中,相同的是,他们无不是一个个十分有趣之人——无论是其怪怪的名字本身,还是其怪怪的行动和言语;他们总是与孔子邂逅,或者说孔子总是与他们失之交臂,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最终能够体面地站在孔子面前,面对面地直接同他对话;单从动作上看,他们不是“荷蒉而过门”、“耦而耕”、“耰而不辍”就是“植其杖而芸”或者“歌而过孔子”,不是“复反,则亡”就是“趋而去,弗得与之言”——稍纵即逝,不复存在,就像在孔子眼前轻飘飘地划过的一颗颗或明或暗的流星;他们的言语总是阴阳怪气、滑稽可笑的,而给孔子本人带来的感觉则或喜或悲,悲喜交集;并且他们又集中地出场于一部《孔子世家》戏剧当中,甚至于在一部《论语》里,除了一个“郑人”完全缺席,一个“荷蒉而过门者”出现在《宪问》一篇中外,则其他四个有趣之人却均集中出现于倒数第三篇,即《微子第十八》之中——若仅就一部《论语》的整体篇章结构而言,这难道只是一种偶然?难道一部《论语》的结篇成集果真是毫无头绪、杂乱无章而需今日儒者们重新对其加以整理、修订和重排,并无任何基本构想?话大概不能这么说。

而其不同之处则在于,从“郑人”、“有荷蒉而过门者”、“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的无名无姓,到“楚狂接舆”的有名有姓、名唤“接舆”;从其中“郑人”与“有荷蒉而过门者”的看来似乎什么都不是,到“长沮”、“桀溺”的先是“以为隐者”接着是形同“鸟兽”,再到“荷蓧丈人”的“隐者也”;从孔子对前两者的完全置之不理,再到对中间两者的怃然、愤怒以至于无情谩骂,直至对后两者的“复反”和“下,欲与之言”以及“弗得与之言”。其间的不同之处,在司马迁的笔下、孔子那里,当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正是伴随着这诸多的变化和不同,孔子的这幕流亡戏剧亦将落下其最后的帷幕。于是乎,在孔子或司马迁的孔子的眼中便不再出现此等有趣而怪异之人——究其原因,盖不过有如下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流亡哲人孔子已为非哲学的多数人所接受,从此以后,他们不再觉得他很怪,因而也便不再在其面前表现出那种有趣而怪异的动作和言语;而另一种可能则是,这样的有趣而怪异之人越来越多,而且多得已不胜枚举,难以数计。于是乎,孔子或司马迁的孔子,便决定从此敬惜字纸、不费口舌,由他去吧——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此外,其中似乎更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此时的孔子,其哲学已发生了政治的转变,从而变得更加关心起政治事物和人类事物,更加关心人之成为人、成为其所是,并从此而由天上切实返回到了他所真正生活着的人间——告别启蒙,告别革命。

不管怎么说,不管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