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相之辨识

时间:2009-4-6 21:16:56  来源:不详
”,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现得利的东西。因此君子可以“藏器于身”,但却并不可以随便示诸于人;而且即使自己强加给了人家,人家也不可能会要的。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31]——子路似乎并没有很好地领会乃师的这句话。

 

五、“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周游列国流亡生涯之中邂逅的最后一个有趣的人是所谓“楚狂接舆”。而且无论是《论语》还是《孔子世家》,几乎都用相同的笔墨记载着这一事件: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32]此外,《庄子?人间世》之中,则亦载有此事: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于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由此可见,想必历史上确有其事了。关于这个“楚狂接舆”,孔安国注曰:“接舆,楚人,佯狂而歌,欲以感切孔子。”如此看来,这个有趣的人想必是个有名有姓之人了,而且在其歌中,他将孔子比之于凤鸟,亦想必是一位了解孔子之人;甚至于《庄子》所记载的歌词中,他更明里暗里地要称孔子而为“圣人”。在他看来,分明是一只凤鸟,又何以要沦落到如此境地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算了吧,说到底,“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正义》对此注曰:“是可已之时也”。那么到底什么是“可已之时”或什么叫做“殆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3]——也就是说,当是时也,从政者们“思而不学”,可能并不是一个今日之所谓“学习型社会”。而在这样一个社会下,若能够做到“画地而趋”、仅免于刑戮,恐怕已是足够了,还谈什么“临人以德”?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于是便以其兄之子妻之[34]——孔子的这一做法恐怕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至于上引《庄子》的最后一段话,《庄子集解》注曰:“喻意点清结局,与上接舆歌不连,歌有韵而此无韵”——这一理解是对的;同时,郭庆藩则更明确指出,“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乎其生也”。换句话说,以老、庄为代表的原始道家的确如冯友兰先生之所言,其宗旨当在于“全生避害”[35]——其既在于“无伤吾行”,亦在于“吾伤吾足”。因此亦正如孔安国之所言,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