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15小时长谈不倦 毛泽东
千古风流话周郎 周瑜人
争论:郭沫若的五大人格
孔子君子人格论与现代公
孟子的人格自由论研究
象山先生的人格风范
孔孟荀伦理思想“悖论”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
再论孔孟儒学与腐败问题
最新热门    
 
孔孟人格及其对历代士人格的塑造论略

时间:2009-4-6 21:17:29  来源:不详
的家中享用八八六十四人(一说128人)的乐舞时,孔子发出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愤慨。可见,孔子力图严格遵循周公旦以来礼乐制度等级分化的忠实程度。从另个角度来说,这也说明了孔子要求自律的客观表现。

孔子的人格和他的社会理想似乎不太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周游各诸侯国,到处谋官以实施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礼坏乐崩”的治病良方。终归“如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无功而返,转而专心设坛授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社会理想传授给他的追随者。据说,孔子弟子三千而有功名者七十有二,后世读书人为求取功名无不受孔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所谓至理名言之影响。孟子承袭了孔子人格理想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而有所发展,历史上有所谓“亚圣”的评价。本文不打算对孔孟的教育思想展开论述,单就孔孟的人格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

众所周知,孔孟的人生哲学就是“中庸”哲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极力主张和而不同,反对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认为“过犹不及”,否定过与不及。强调从“我”——个体人格出发,要求“我”这个主体在处理个体与家庭、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关系做到“仁”、“义”、“礼”、“智”、“信”,主张“安贫乐道”、“克己复礼”。在孔孟的人生哲学中,儒家士人格的模型浓缩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途径。

孔孟人生哲学思想在对儒者个体“修身”的行为规范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模型来逐渐完成对历代士人格的塑造过程。本文拟就这一塑造过程作如下归纳:

(一)    努力做一个“仁者”,以仁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

孔孟都没有对“仁者”下过准确的定义,但是通过他们的言论,以及后来《中庸》一书的描述,可知“仁者”或“仁人”就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的理想人格或完全人格类型。

1、仁者的内省

儒家的仁者是基于对“仁”的自觉,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也”(《论语·述而》)。只要“我”愿意为“仁”,“仁”就会出现。之所以要作一个“仁”者,是因为“仁”者能做到宽宏大量,所谓“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宽宏大量能够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给别人施惠就能让别人为你办事。说不定中国历代贪官污吏盛行是不是可以在这里找到思想根源。

 孔孟的“仁”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服从“礼”,就是要求忍受“礼”的束缚。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要做到“仁”就必须克制自己遵循“礼”的规范,在“礼”的规范下不能乱说乱动。否则不能称为“仁”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