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15小时长谈不倦 毛泽东
千古风流话周郎 周瑜人
争论:郭沫若的五大人格
孔子君子人格论与现代公
孟子的人格自由论研究
象山先生的人格风范
孔孟荀伦理思想“悖论”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
再论孔孟儒学与腐败问题
最新热门    
 
孔孟人格及其对历代士人格的塑造论略

时间:2009-4-6 21:17:29  来源:不详
>

孔孟的“仁”者是自省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为人要讲忠信。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如果“仁”者的德行得到修练,“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仁”者天天思过,“内省”无过,就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畏惧的了。所以,孔孟对“仁”者的行为规范是非常具体的,其思想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孟子几乎完全继承孔子对“仁”的看法和态度,但不是没有发挥的,孟子说“仁”者就应该“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反观自己的言行,诚其所为将具有巨大的快乐。如果不加思索强行施为,“仁”会离你远去的。

2、仁为己任

孔子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真正的“仁者”是要使自己立得住,也必须使人立得住;要使自己事事行得通,也必须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这是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真正的“仁者”不会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或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孔孟的“仁者”的人格是应该有亲和力的,这就是所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的行为“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这种思想一直成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家庭主要男性劳动力作为家庭支柱的生活信念之依据所在。

3、以天下为己任

“仁者”虽具有那么多的优秀品质而终归属于个人的行为,充其量这个“仁者”只作到了“修身”、“齐家”的任务,孔孟的理想人格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因为,儒家“大同”的社会理想社会还必须要求“仁者”来肩负。所以孔子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为己任,不亦重乎。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论语·泰伯》)。读书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因为“仁者”以实现仁德归于天下为己任。 

(二)养浩然正气、成宠辱不惊、杀身成仁的“大丈夫”

在孔孟的理想中儒式的人格是具有凛然正气的,因为儒式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志向宏远不可侵犯。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所谓志士仁人为了以礼乐安邦的社会理想的实现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惜牺牲自己而保全仁德。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孔子的性格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庄严而安详(“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