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许嘉璐在尼山讲堂第一讲《小学与儒学》

时间:2011-03-13 16:16:04  来源:不详
知有朱,不知有孔。当然这有点儿夸张——只知有王,不知道有朱,甚至满街都是圣人,可是社会一天天地凋敝和衰落。既避免空谈义理,而没有训诂的根基,也避免只谈训诂不顾义理。今天我们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我的观点如下:
    一,欲弘扬传统,即需阅读典籍;欲阅读典籍,即需掌握“小学”,尤其是训诂。
    二,不读典籍,不讲训诂而谈文化,乃是在架空中楼阁。如果不重视训诂与义理的结合,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弘扬儒学,弘扬传统文化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而夭折、中断。
    三、训诂为解释而生,典籍之内涵为之本,不可舍本逐末。现在需要的是开挖内涵,而不是一般地、粗浅地理解,也是我所说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为训诂而训诂,亦犹赞好箭而不舍,于身于民于国皆无益。
    五、事物繁多,所取异趣,环境各异,术有专攻,不可强一。个人的性格不同,天下的事物这么多,你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而且所处环境不同,可能山大需要我干这个,北大就不需要我干这个。“术有专攻,不可强一”,就学术总体而言,应该本末兼顾,论其个人而各有所好、各有所长。昨天我在高等研究院的理事会上,对我个人提的要求一定做好兼容并蓄、发挥好各位教授的专长,彻底地破除门户之见。要知道,在儒学研究的历史上门户是很深的,这一点我们不能继承,要以博大的胸怀来容纳。
    六、今之“小学”,皆纳入西方语言学领域,且一味仿效西学之学术分类、研究宗旨、分析方法,知往忘复,遂难免段玉裁的遗憾在自己身上实现了。这点尤其严重。语言学内部的分类乃至教育部学术委员会、学术办公室的,对学科的分类全是照抄欧美。他们文艺复兴科学发达之后,进行科学分类,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但是过了三百年,再这么推下去人人都可以成专家,人人都不会综合,不会应用。
   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一个贵州的副省级干部跟我说,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手麻,他到医院外科,大夫告诉他这病属于神经科,到了神经科大夫说我只管脑神经的,又介绍了另外一个大夫,另外一个大夫说我治手疼的,不治手麻。气得这位副省级干部说他说不看了,找中医,吃了十服药就好了。这位副省级干部还在。
    我们的学术也受到这个影响,因此就造成了今天国学没有门类,没有这个学科。人大的纪宝成校长也参加了一次座谈,都呼吁应该有这么一个门类。几位校长也跟我说,你呼吁说说,对不起,我不想呼吁。因为我们现在吃西方的激素正在发胖,你说没人听的,怎么分科?他脑子里文史哲分得很细,文里面文和语分得很细,国内国外也分开了,语还分成了汉语史和语言学,汉语史里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个不同的方向。搞音韵的又分研究上古音韵、中古音韵、近代音韵。文字学是研究甲骨文还是金文还是小篆还是后来的隶、楷还是研究文字的规范,又分得很细,一个年轻人一辈子就干这么一小块。台湾和香港那边“文”那边还好,我们不是,搞先秦的就是先秦的,搞两汉的就是两汉,明清的就是明清的。讲四大名著可以讲得四大一流,先秦的老师病了,这位老师能不能代两节课,对不起,讲不了。不怪我们的学者,是因为我们学西方,但是段玉裁的教训明明白白地。这是作为一个学者,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呢?
    七,交叉也、渗透也,到现在仍为口号,全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