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蔡仁厚·〖文化生命的坦
最新热门    
 
蔡仁厚·〖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

时间:2013-03-21 21:57:38  来源:不详

     【蔡仁厚】(1930年—)生于江西省雩都县,现居于 台湾台中市。 1970年起历任台湾文化大学、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2000年退休,2004年特聘为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

       师承牟宗三,曾撰写《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并代表《牟宗三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撰写总序。 著作等身,于陆、港、台三地均有著作刊行,其中《王阳明哲学》、《孔孟荀哲学》并有韩文译本出版。      

        对先秦儒家哲学知析论:主要是对孔子、孟子、荀子三家哲学之基本纲领义理,做统括性的疏导说明。 对宋明理学之讲述:则分南、北宋[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到明代阳明学,体系性地加以讲述。大体系延续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之脉络,再加阐述辨析。 对中国哲学史之阐论:对于中国哲学之源流、特质、学术史之分期、研究方法、哲学思想之介绍、阐述、系统分判、发展路向均有论列。 对儒家学术与中国现代化之提倡:阐述儒家“民本、民贵”思想、“开物成务”、“格物致知”与现代民主、科学思想之连续性与贯通性。   

  一、离根拔土三百年

        大明之亡,顾亭林有“亡国亡天下”之痛。www.lSQN.cN亡天下者,亡文化也。
       这里所谓“文化”,不是指器物层的文物器用、人文景观;也不限于生活层的婚丧喜庆之礼俗与日常生活之轨道;而是指文化理念、文化意识、文化精神而言。要想理解“华族文化随大明之亡而俱亡”这样一个判语,我愿意采取“明、清”对比的方式,提出三点意思来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第一,明代以“廷杖”摧折士气,而士气益厉。清代则由强压转为怀柔,士气反而失去了激发点和支持点。乃渐次形成士心泯失、士气委靡之情况。于是知识分子转成一种“帮闲”(不是帮忙)的“清客性格”,大大地败坏了中华民族的“士品”。

 

        第二,明代王学(阳明学)遍天下,人人面对自己的“良知、天理”,所以能自觉自主、推己及人,关怀人世之兴衰治乱。而清代则以考据为学风,以才艺(做对联、品字画、玩古董)为雅尚,久之,乃造成生命之软疲、荒凉,而儒圣之慧命(生命的学问)死矣。(按,考据乃为学之方法,当然有其客观之需要与价值,但不宜张大;文士才艺乃生活之趣味与逸乐,其间虽有美者焉,而并非所以动心忍性、敦品励学之要。)


        第三,明代政治不好,而东西厂之特务尤坏。然而,明代文化土壤中的种子,不断发芽茁壮,文化生命也活泼有力。清代大兴文字狱[注: 文字狱文字狱概述:  1、名词,专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