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就是说失去了自然而然的大道即本性,就要搞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不怎么管用了,就要搞爱心教育。爱心也缺失了,就得讲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搞不好了,只剩下了搞形式主义。
(这是老子的批评语句,因此我的诠释用语带有贬义,它们并不就是德、仁、义、礼等的原意。)
老子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那是由于,有价值就有自以为是;有竞争,就有作伪,就有夸张与过分,就有超过度的向反面的转化,就有诠释与判断之争、解释权话语权之争。以善为目标的价值,有可能唤起人性恶的爆炸。这种情态,老子早就预见到、警惕到了。
老子的这种说法,当然失之绝对。没有价值的人生与文化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道德经》至少不搞有些宗教或有的禁欲主义。以来生抹杀今生。不搞过分的清规戒律与繁文缛节。更不搞排他性征伐性。这使我国的道教成为富有生活气息的宗教,更使《道德经》的阅读者研习者获得一种远见、深思、解脱和预防。它也不搞价值狂热与价值强行推广。在当今世界上,打着价值的旗号,出现了多少愚蠢的强梁与绝望的疯狂!它的理论不无与后现代理论的文化批判有相通之处。
(本文是作者参加由我国宗教团体主办的西安—香港《道德经》论坛的书面发言。)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