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智慧:恬淡为上、胜
老子的人生“四不”与企
读《老子》:大气做人、
老子之道:注重修养是做
老子对女性的推崇与尊敬
老子《道德经》的生态意
老子智慧:和谐、不争的
道法自然:老子最唯物的
景区立“最大老子像”网
老子动漫形象及故事大纲
最新热门    
 
老子:静之道

时间:2011-07-20 23:08:41  来源:不详

       众所周知,道家是讲求养生的学派。《道德经》中老子[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的主张的确是给君主[注: 君主:统治者,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时期称谓不同,中国古代称“皇帝”,“王”,其它国家多称“国王”,“女王”,“大帝”等等。-junzhu]执政[注: 古代官职 宋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为执政官,金、元制略同。]的建议——“无为”的处世哲学,但同时也是给民众的一本养生经典。战火纷飞的先秦时代,民众流离失所,命如草芥。如何在此动荡离乱之世得以保身,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不为物所御,这本5000字的《道德经》都有所涉及。老子的伟大在于他是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上最早触及精神性问题的哲人,而这类精神性的问题一直到现在还存在着。比如,如何处理个人的私欲;知识是否代表了智慧;内心的宁静和安详到底从何而来……读了《老子》后,我受益最大的就是他提出的清静无为、冲虚空灵的宁和境界。


  静与私欲


  想要做到“致虚极,静守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这样神智清明的境界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是那么容易,那人人都是有道者了。事实上,我一介凡人,不无欲无求。要走向静,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处理私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老子在这里谈的是通过把自己置于人后,把自己置之度外来成就一己之私。有人觉得老子太过于投巧,讲了半天还在讲自身的利益怎么实现。但我以为很有道理。要求一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无私者,这样崇高的标准太苛刻。况且在现实中,令人心烦的往往不是什么大事,反而是一些和私心有关的小事。太刚直、太清[注: 简介历史上曾有几个朝代的年号为太清: 1.太清_(前凉):十六国前凉张天锡时的年号 2.太清_(南朝梁):南朝梁武帝萧衍时的年号1.升平 (张天赐)升平(363年- 376年),一作太清。]高了,反而会让人有距离感,失去支持。那怎样才能成就自己呢?我们可以看看与“后其身而身先”相反的人,他们往往心浮气躁,争先恐后,生怕所有的光环、荣誉被别人占有,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但不能成就自己,还会招致排斥。因此,老子所说的“后进”并不是落后,反而是以退为进的良策。


  不争之静与进取之心


  想要守护宁静的心灵,就先要学会处理它的对立面——“争”。说到“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