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圣人不积、不争之德 —
品味《老子》 圣人治世
老子智慧:圣人无常心,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
无私寡欲篇之《无私寡欲
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
以民为本篇之《以民为本
朱汉民·〖理学的《论语
康圣人轶事(图)
清朝数万宗室黄带子:按
最新热门    
 
圣人不积、不争之德——道德经与和谐文化

时间:2012-8-24 12:59:17  来源:不详
温馨与人相处,如沐春风,对人不温不火,有冰消冻解之感,关怀体贴叫人信服,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相互之间便于沟通。“敦兮若其朴。”敦厚朴实是一种美德,内在的高尚品质不会被外在的诱惑左右。端庄、厚重、朴实无华不是浅薄和无知,是浅薄轻浮的升华,是一种锤炼净化的内在气质。“旷兮其若谷。”人的心灵要空旷开朗,虚若怀谷,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品味,要容事、明理、容人、体人谅人,心胸深邃,心志开阔。“混兮其若浊。”人是社会的,不能脱世,不能离开人,持心不可过分皎洁,不能太认真执着,要容得善恶贤愚,不自命清高,不同流合污,要适度把握,应在世间磨炼,行外圆内方的处世方略。
  
  以德报怨常善救人
  
  老子主张“以德报怨”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49章)又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27章)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8章)有道德的人,善于使人尽其所用,没有没用的人,无论是善是恶都有自己的长处,在于理解宽宏和包容引导。“道法自然”人法地也是因大地不止能承载高山[注: 高山,黑龙江大学教授,因2004~2009年这5年在《晶体学报》发表279篇论文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gaoshan],还容纳江河湖海,养育一切生物。人与人有什么不能相容的,恶与善就是要互相对立、排斥、仇视吗?化恶为善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以德报怨是消解人际关系的怨恨,人是动物中的万物之灵,人为什么要时时刻刻不忘个人的恩怨,人际的纠葛。天生万物各有其所用,各有其所,就是毒草也能疗却疾病,有它独到的特殊贡献,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长处,只要你心胸开阔,仔细分析观察,人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人有社会性,社会的主体是人不是物,要理解人、宽容人、善待人、容忍人。用广大恢宏的胸怀,用至爱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恩怨,老子教导要“和光同尘”倡导“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8章)只有道德完美的人,才方正而不伤害人,廉洁而不妨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人,有完好的德行[注: 师言:“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 德相 ”,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入世随俗,与世人融合,随俗方圆,入世而不随波逐流,出世而不超尘,与世人同舟共济,融洽相处。并不断的完善规范自我,做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2章)
  
  “不自见故明”对自己的认识和主见要一分为二,从多方面看,不能以偏代全,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浅显的道理易懂。可在生活实践中付诸实施,却要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要正视自己的缺憾偏颇,它可以提高自我的认识,增强自己的勇气信心,使头脑明智清醒,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自是故彰”,在生活中不要自以为是,要审视自己的看法感觉与现实和人们的不同看法有何差别,怎样跟据现实吸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要处处自以为是,因受多方面的制约如社会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