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文坛奇人麦小舟做客文化
最新热门    
 
麦小舟《老子文化与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

时间:2012-12-30 20:00:49  来源:不详
为他们把《道德经》误读了。下面,我想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道德经》的开篇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人们历来是这样解说它的:"道是不能言说的,能言说的"道"就不是非常道。"我则是这样解说的:"道是可以说清楚、道明白的,但它不是人们日常行走的自然界中的道路,而是宇宙的本体或本原。"

  有人把老子的"无为"解读为"不作为"。这是不对的。"无为"与"清静无为"是意涵相同的概念。"无为"不是不作为,更不是强作妄为,而是善其所为。它是一种施政理念、治国方略。详细地说就是:无为,是治国者的无私之为,是治国者的以民为本之为,是治国者按自然法则行事之为。

  《道德经》的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有学者是这样翻译的:"研究一般性的学问,所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而研究"道"的学问,所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少。"还有人对它作了这样的解读"一个人不能一生只苦读书,不能"学习学习再学习"。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开始思考,把那些没有用的知识扔掉,否则人生就会越来越迷惑。"其实老子这句话是应该这样解读的:"从事一般性的学习,是为了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而从事学道和修道,则要进行去掉私心杂念的自我修炼。"

  《道德经》第八十章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有的注释家是这样翻译的:"国土狭小,人口稀少,虽有工作效率高于人工十倍百倍的机器也不予以使用。"于是就有人批判说:"老子是反文化的,不仅反对一切科学发明,而且反对利用一切科技成果。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什佰之器"这个词组,什佰:是指十人为一伍,百人为一队的古时我国军队的基层建制。相当于今天军队中的班和连。什佰之器,就是军队使用的武器,即战争武器。因此老子这段话是应该这样解读的:"领土规模不大,人口数量不多,这是一种理想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模式。这样的国家视战争武器为无用之物,因为它不以拥有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为目标,而以追求永久的和平为宗旨。"老子要告诉世人,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道德经》第八十章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这句话,有的学者是这样解读的:"虽然国与国之间都互相望得见,彼此的鸡犬之声也能听得到,但双方的百姓从出生直至老死都永远不来往。"有人据此指责老子此话不切实际,有人说老子反对国际交往,反对旅游,反对人类过现代人的生活。我国某大学前年发出的指导学生读经典的文告中则直截了当指出,老子这句话是糟粕。其实,"往来"有友好往来和非友好往来之分。例如,当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就是一种两国之间往来,但它是一种非友好往来。老子这句话中的"往来"指的就是相互骚扰、互相侵害的不友好往来。因此,老子这句话是应该这样翻译的:"毗邻的国家之间,虽然都互相望得见,彼此的鸡犬之声也能听得到,但彼此之间,世世代代都不会发生相互骚扰、相互侵害的事,而是以邻为友、以邻为伴。"老子是要告诉我们,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世界。

  以上的例举告诉我们,只有准确解读《道德经》,才能领会到它的真义,才能仰望到老子的真容。

  一部诞生在2000多年以前的经典著作,直到今天仍发现不到它有糟粕、有过时的理念,这在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是很少见的,这正是老子的伟大和高明之处。《道德经》中没有糟粕,这也就为我们在今天和未来,对它的全面践行与弘扬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四、老子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普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