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时间与道的关系,时间存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与老
朱汉民·〖理学的《论语
贾似道的底气(图)
中国政治史奇迹:政治完
观泉路:浑河古道的守望
清明节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国学热存在认识误区 混
中华文化之哀:六艺教育
英科学家:银河系至少存
最新热门    
 
道的存在模式

时间:2015-06-26 16:09:09  来源:不详
  其一、因为老子说了无和有,这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所以道是集虚无与实有为一体的存在,因而道也是无与有的统称。反过来说,无与有是道这个同一个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无和有都是深藏在道里的最深奥的道理;
    其二、道是“常无”与“常有”的统一。“常无”就是道所具有的永恒的虚无的一面,如道是任何感觉永远都感觉不到的,是一种无形、无影、无踪,无物,虚无飘渺的存在,但是在观察中又可感到道的无穷的奥妙。对道的这种永恒的虚无特征的表述,老子不仅在十四章有这样的描写,在四、五、六章中也曾连续地讲到了道的这一存在特征,如四章中讲:“道冲”;第五章中讲:“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第六章讲:“谷神”等,这些都是对道虚的一面形象地描绘。“常有”是指道所具有的永恒实有的另一方面。“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大德要随着物显现出来,就是以道的法则为根据的。如道的有象、有物、有精、甚真、有信等。因此在观察时,我们又可能常常感觉到万事万物各种各样的形象的具在。老子对道实有的特性的肯定,除在二十一章中有这样的讲述外,在二十五章中也有同样类似的肯定说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再如在第六章中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三十二章说:“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这些都是对道永恒实有存在的肯定。
    其三、道是“无名”和“有名”的统一。“无名”。是道在天地万物还未生成之前,“混而为一”的,浑沌一片的,“道隐无名”,“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的样子的一种说法。因为在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物体可言,所以只能叫“无名”。这时,宇宙还只是原始的不可名状的浑沌世界,所以是“天地之始”。“有名”。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候;是道生出天地万物,“万物并作”(16章)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的道外生为物,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出现,形成各种各样物体的名称。因此,“有名,万物之母”,道就像“谷神”、“玄牝”一样;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一样,兹生和养育着万物的成长。
    其四、“无为用”和“有为利”的统一。在老子看来,虚无的存在是道的可使用、可利用的内在价值;而实有存在则是道的可使用、可利用的外在价值。在道的自然运动生长过程中,“万物莫不尊道贵德”,这是因为道使万物都具有可利用的内在价值;“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器)成之”,道通过物质的形式,生成各种器物,成为自然与社会中有利有用的东西,这是因为道使万物又具有可利用的外在价值。
    老子对道的有与无的存在方式的经典看法,用我们今天的顶尖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去分析,有没有其正确的科学道理呢?我认为老子的这些看法虽然很朴素,但与现代的自然科 学,包括社会科学中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相比是基本相符合的。我们可从以上我所归纳出的四个重点,一一进行对照比较。
    其一、虚无和实有的统一,实际上就是我们今日哲学和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内部规律与外部现象统一的问题,是世界上万事万物所必然要表现出来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其二、“常无”与“常有”,道的这些永恒的道理和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今日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所讲的物质不灭,运动不止,能量守恒,规律恒定性的科学道理。“常无”即内在规律的恒定性;“常有”即物质与运动现象的不灭性。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