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为科举说句公道话:人才
回眸: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科举的功能:选拔与控制
李白:“不屑仕进”背后
温庭筠:拿助学金嫖妓 
中国科举考试中的六大幸
隋唐科举制与儒学的进一
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五代科举概述
最新热门    
 
科举制历史作用:为平民提供参与权力的平台

时间:2009-6-8 17:52:40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用的智能教育内容。当时的统治者针对学用脱节和轻视实际才能的弊端,也曾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例如,明代先后采用了三种办法:一是建立“历事监生”制度,即让毕业的国子监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到有关衙门去实习,以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具体又分为“正历”与“杂历”两种。二是设立“观政进士”,即让新科进士在正式任官前带着使命去衙门工作,以熟悉政务的过程。三是颁行《新官上任须知》,即将新科进士初任职时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开列,标明易发生弊端之处,以补其经验不足,防患未然。应该承认,这些补救措施,确实起了某种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这种作用并不具有突破的性质,仅仅治表而不治里。唯其如此,中国古代从人才教育到官吏选拔一贯到底的学用脱节、轻视实际才能的弱点一一特别是被科举时代推向极致的这种弱点,作为一项沉重的历史教训,就格外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了,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它褒贬不一。其实,当我们冷静、科学、理性地对它重新审视,不难发现,它蕴涵着十分珍贵的可供借鉴的基本原理——选考。

所谓选考,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它与现代西方人事行政学中的“考选”(selection)概念大体相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考试的做法起始甚早,如乡兴贤能过程中的射选,贤良的策问,秀、孝的策试等等,皆可视作不同类型的考试。不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考试,却是自科举制开始的。因为这之前的种种考试,大多只是通过此种形式来确定授官等第或检验举主荐贤的态度,而非试有黜落,故还不算真正的考选。科举制时代,“一切以程文为去留”(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换言之,即白丁能否释褐为官,全凭考试成绩为转移。这样,考试就成了选官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有这种考试,才属真正的考选。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考选制度,应该是也必须是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的: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也就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以及择优选拔、据能授任原则。科举制时代的考试,基本上是体现了这些原则的一一尽管存在着极大的不彻底性。由此带来的重大社会效应之一,便是产生了所谓的社会流动一一主要指下层人物进入统治阶级.据社会学家用清代资料所做的抽样调查可知,当时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这一社会流动的速率,同20世纪号称自由之邦的美国大体相当,而比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大三倍还多(潘光旦、费孝通:《科举与社会流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