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寻找蔡和森:革命、爱情
解密孟姜女传说 全国贞
寻找真实的老舍:关于他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文化遗产:南阳市牛郎织
探寻蒙古汗墓里的外星传
春节起源传说:春节习俗
重庆石柱也有仙人洞 传
传说古泉救过刘秀命 搬
寻找中共一大“第十五人
最新热门    
 
寻找传说中的郧县寄死窑:只是死后的墓葬?(图)

时间:2009-9-23 10:29:23  来源:长江商报
nbsp;   传言、故事、猜测,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无法解读的问号。最近,《长江地理》记者深入鄂西北山区,寻找传说中的“寄死窑”。 

    官山镇西河村:这里的确流传着“寄死窑”的故事

    我要去的官山镇西河村,下了国道还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于是又是一阵翻山越岭。在最近的关于寄死窑的报道当中,官山镇西河村是一个时常被提起的地方,如今村村通的公路让我很容易地找到了这里。村子的四面被山包围着,水流和公路从中穿插而过,当地人指着远处被云层覆盖的万重山告诉我说,过了那山,就是房县了。我想这么轻松的一句话,大概又是好长的一段路吧。

    村支书胡世勇告诉我说,这里的确流传着“寄死窑”的故事,但年代早已无法考证,就连能够把故事完整讲出来的老人家,如今都已不在了,而年轻一些的人,都只晓得个大概。

    在我之前查到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十堰市民间故事集》当中,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叫做《斗鼠记》,说的是古代麇子国来了一只黄牛大小的怪兽犀鼠,无人能降,有一个叫做杨三的农民,不忍把父亲送进“自死窑”,于是藏在家里,60岁的老父亲教杨三用一只十三斤半的猫斗败了犀鼠,这让麇子国的国王认识到老人是宝,于是下令废除了这一习俗。

    在郧县史志当中,这个麇子国在商代属庸国,春秋时属绞国,战国时属楚地。故事至少发生在一个有据可查的时间地点。

 
    “寄死窑”的插门槽、门栓洞

    在电影《楢山节考》中,“弃老”看似是一种对山神的敬畏和信仰,却掩盖着为家族节省口粮的赤裸裸的真实,它以习俗的名义存在,也因此变得牢不可破。而在十堰的民间传说当中,“寄死窑”也是类似的存在方式,若不遵守,众人就会以习俗的名义横加指责。

    在距离村公路一公里的缓坡上,村民把传说中的“寄死窑”指给我看。那是一座长期乏人打理的荒山,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我拨开蔓延的藤枝和带刺的茎杆,终于看到两个四方的孔洞,中间相隔四、五米的距离,像是隐藏在丛林当中的两只受惊的眼。

    孔洞大概半人高,一人多深,里面有明显的人工修葺的痕迹,四壁都很平整,还有条状的纹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距离洞口30厘米深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还有一长一短两个槽痕,当地人介绍说,长的并且上下贯通的槽痕是插门槽,而短的则是门栓洞。把人送进去过后,关上门,插上栓,就无法逃脱了。

    这样的说法让我毛骨悚然,如果都是真的,那么人类求生的本能必然在这扇“反锁”的“大门”背后,爆发过一阵阵呼天抢地的哀号,然后声音慢慢微弱,气若游丝,最后彻底死亡。这简直不可想象。然而门栓槽的存在似乎又在证实这一切确实存在过,因为,如果是逝者的墓葬,有门固然合情合理,门栓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山里人的温度

    “上面还有好多。”一位姓赵的老爹从我的旁边走过。他指着一条通往深山的小路,蜿蜒曲折,不知道是去往哪里。老爹穿了一件破旧的皮衣,依然气定神闲,我是一副夏天的装扮,却还在一段行走过后大汗淋漓。山里人对温度似乎有着奇怪的感知。老爹用肩挑着大捆大捆的玉米残杆往回走,他说苞谷杆子可以给牛吃。

    我叫住了赵老爹,向他询问“寄死窑”的事。“那是好多朝代以前的事了。”果然,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爹爹,也对这个传说一知半解,只是重复着那故事年代久远,然后用肩继续挑起大捆的玉米杆,在我前面走得轻松自在。好像是要告诉我,他们老年人,其实还厉害着。

    赵爹爹住在“土打夯”的老房子里,四下里也都是“土打夯”的老房子,房梁上挂着新熟的玉米,门前屋后也都是木质农具,各种动物放养在外,丝毫不怀疑一千年前的人们,也是像这样生活。只不过,村子里几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