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鲁先圣:读书是风雅乐事
齐森华:读陈雪军博士新…
第十届深圳“读书月”:…
洪信良:读国学,为官先…
贾永生:读懂大师 独树…
李旭光:读书二得
陈平原:读书的“风景”…
88.7%的书店“泡泡族”…
林夕:读《近代藏书三十…
黄敏兰:读一本关于朱元…
最新热门    
 
秋禾:读乐黛云教授回忆录《四院·沙滩·未名湖》

时间:2009-12-1 12:23:37  来源:不详
>

  这本书从作者1948年夏天进入北大求学写起,首先涉及的自然是当时还在中文系执教的名师如沈从文、废名等,其中吉光片羽,耐人寻味。如有关沈从文者:

 

  我最喜欢的课是沈从文先生的大一国文(兼写作课——引者注)和废名先生的现代文学作品分析。沈先生用作范本的,都是他自己喜欢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从来不用别人选定的大一国文教材。他要求我们每两周就要交一篇作文,长短不拘,题目则有时是“一朵小花”,有时是“一阵微雨”,有时是“一片浮云”……那时,最让人盼望的是两三周一次的发作文课,我们大家都是以十分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这一个小时的来临。在这一个小时里,先生总是拈出几段他认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念给我们听,并给我们分析为什么说这几段文章写得好。得到先生的夸奖,真像过节一样,好多天都难以忘怀。(《我在北大中文系——1948》)

 

  我的劝说对象就是沈从文先生。我和一位男同学去到他家,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的妻子非常美丽,家庭气氛柔和而温馨。他平静而不置可否地倾听了我们的劝说,我当时的确是满腔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对于已有了30年代经验的他来说,大概一定会觉得幼稚而空洞罢。后来,胡适派来的飞机就停在东单广场上,他和许多名教授一样,留了下来……历尽苦难。(《四院生活》)

 

  作为教师,讲课时却“不大在意我们是在听还是不在听,也不管我们听得懂听不懂”,而“常常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而眉飞色舞,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凝视窗外,时而哈哈大笑”的废名先生,这位满怀对文学和学子的“爱心”,重在传达对现代文学佳作之“感应”,旨在激发其“共鸣”的著名作家,却在“政治运动”中被发配至长春,“没有朋友,被人遗忘”,竟至“活活饿死”或属因病不得医治而亡!(《永远的真诚——难忘废名先生》)

 

  听沈从文、废名、唐兰先生等授课的收获,正如作者晚年所自白的那样,“虽然,我的大学生活,精确说来,只有五个月,但这却是我一生中少有的一段美好时光”,因为“全国最高学府浓厚的学术气氛,老师们博学高雅的非凡气度深深地吸引着我……可惜19491月以后,学校就再也不曾像这样正式上课了。现在回想起来,说不定正是这五个月时光注定了我一辈子喜欢学校生活,热爱现代文学,崇尚学术生涯”。(《四院生活》)

 

  诚然,这位有幸进了北大,可“喜欢念书,但更惦记着革命”(《四院生活》),“很快就投入了党的地下工作”(《我的选择,我的怀念》)的激情女生,这位被组织指定参加“中国学生代表团”访问苏联一月的“北京市学生代表”(《快乐的沙滩》),这位曾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四青年节”被委以跑上天安门城楼向刘少奇献花的青年骄子,这位1952年毕业留校成为北大中文系最年青助教、又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新型知识分子”(《历史的错位》),在1957年的时政翻覆中被错划为“极右派”(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顿时由天上而地下,领着16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