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台湾昆曲《李香君》将回…
五谷:不该被冷落的大家…
“江南笛王”甘贡三:指…
杨明:解读《花间集序》
中国历史上的另类农民起…
黄国荣:无为而无不为—…
王培元:洪承畴的“使命…
张欢:蒋寅眼中的日本—…
汀沚:欲待相忘怎忘得—…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
最新热门    
 
读《昆曲之路》:呕心沥血为昆曲

时间:2009-12-1 12:23:42  来源:不详

《昆曲之路》的作者杨守松是一个有个性有性情的作家,以执拗闻名。当接到这本《昆曲之路》时,我颇为诧异,一贯以纪实见长的作家,如何对这宗古老的艺术有了兴趣?而且,这还是一个正在被抢救的艺术。

 

    当我被书中那一段段现场的采访,通过众多艺术家们的访谈,对昆曲发生发展的历史梳理所感染,被一个个为昆曲发展呕心沥血的艺术家们的事迹,以及各界人士对昆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的思考所感动,我觉得,这本书同样沿袭了作者直面现实,勇于剖析问题的勇气。

 

    这是一本生动记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昆曲艺术在当下境况的纪实作品,是一本风格突出,饶有兴味的文学创作。

 

    说它兴味盎然,是因为书中以调查寻访式的,从第一手材料所获,把昆曲艺术从发生发展到新世纪“申遗”成功的过程,进行了周详的揭示和丰富的描绘,有许多新鲜而生动的事例考证。“起始于元代末年”的这门古老艺术,最早源于当年吴国腹地——昆山的民间艺术“昆山腔”,而薪火相传六百余年,仍成为当下有影响的艺术之一。人事沧桑,艺有传人,新中国建立后,有最高领导人的鼎力相助,曾红火一时,而今,文化昌明,艺术多元,昆曲艺术时兴时弱,甚至被当作艺术的“活化石”。但老辈人如“传字辈”、“继字辈”的昆曲传人,虽已散居各地风烛残年,艺术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书中通过一些当事人的访谈,形象地勾画描绘了这门艺术的现时状态,及艺术家们倾尽心力为其发展,延续着昆曲艺术香火的努力。其中各代艺术家们所作所为,有如朝圣者的痴迷虔诚。辈分高的如百岁老人倪传钺、旅居海外的老画家侯北人、六十多年从艺者顾笃璜等,以及中生代的艺术家张继青、王芳,专事研究的学者吴新雷,还有最新加盟者、台湾知名的小说家白先勇,以及新秀沈丰英等等,钟情艺术,执著于昆曲,传承高雅艺术的大家新人形象,无不跃然纸上。书中描绘了近年来,昆曲艺术在几经式微,几经磨难,而不断创新发展中,各方人士各个环节付出的努力,比如,有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的通力协作,有民间人士的襄助,仅苏州就有每年三百六十多场次的公益性演出,也有新生代艺术家们的变革创新,以适应观众口味。这多方面的努力,才有了当下昆曲艺术的新生面。这也是作品致力于描绘的“昆曲之路”的现状。

 

    当然,现状的展现,是为了寻求出路的发展。我以为,书中关于昆曲艺术发展出路及问题的揭示,是作品重点,也是题旨的归依。这也是面对文化多元化、多样化的现状,作为古老艺术的昆曲应对的现实。书中在对各代艺术家们的访谈中,也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但更多的是,通过苏、浙、湘、京等地昆曲院团的领导者采访,包括主管部门国家文化部长们的采访,梳理了昆曲的艺术走向,聚焦了比如昆曲的现代化,创新与继承,传统剧目如“临川四梦”的现代版改造,厅堂版与青春戏等等,或现实的话题,或出路中的困境,或变化中的难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阐述辨析,集中了昆曲艺术当代发展的要点。有剧院的领导者说出面对昆曲的现状“我们等不及了”,其焦虑之心,令人动容。

 

    在写作中,作者有意以实录来结篇,多引当事人的对话,增加纪实效果。全书分上中下部,共三十六章,几乎绝大部分是采访现场实录,一方面记录了被采访者对昆曲艺术的感受,或寻访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另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