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民俗专家:立春并非一年…
岭南写真:梅州“理发过…
春节撞上情人节 民俗专…
年味渐淡祸在春晚?民俗…
民俗学家称 虎的传说可…
民俗学家称,虎的传说可…
巨型虎头鞋亮相南京市民…
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曹…
通讯:十余万宾客圣诞节…
毛巧晖:民俗学与晋学
最新热门    
 
民俗是传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论民俗与生活方式之演进

时间:2010-2-11 12:02:54  来源:不详
 

  叶春生:在当前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时期,民俗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调整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完全赞同刘魁立先生的意见,“民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制度,它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法、生活方式和对待事物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说,在某种意义上,它已是一种不成文的法律,乡规民约就是老百姓的法律。优秀的民俗工作者就是智慧,就是军师、国师,就是姜太公、刘伯温。有了这个本领,就不是我们去请求某个领导重视我们的这个学科,请求某个企业赞助我们,而是他要请我们给指点迷津,帮助他拓展商机,把我们的民俗技能转换为生产力,为他创造经济效益,创造财富。这样,我们这个学科的地位就确立了。这一理念的转换,需要我们去打通古今,沟通中外,更要关注民间的实情。在传统民俗文化中,绝大部分是民间的东西。如有形文化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民俗;心意现象更是民间文化领域的,如民间信仰、迷信、禁忌等。这些事象,在社会发展的正常时期,它是缓慢变化的。在社会发展的急剧时期,它会突变。特别是今天,我们的民俗理念亟需现代化的转换。过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去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现在要讲“双赢”,“资源共享”;过去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现在要“敢花未来钱”,“拉动内需,搞活经济”。这些理念的差别,有的是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化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小农经济思想的长期禁锢所产生的。这些思想不转变,不但束缚我们的研究思路,更影响我们的实际工作。举个例子,现在东南沿海一带引进外资数额比内地高得多,除了地缘的因素之外,思路很重要。我们敢于让人家赚钱。亏本生意是没人做的,要“双赢”。外商到内陆投资本来就少,偶尔来几家,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部门都想去分一杯羹,就把人家吓跑了。另外,我们不敢正视我们的知识就是一种技能,一种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产权,所以该赚的钱不敢去赚。境外不少文化咨询公司,业务范围包括人文景观的规则、楼盘的设置、房屋风水、择日、起名等等,不少涉及我们民俗文化的,而我们没有这样的机构,不少企业跑到境外去请,而他们的水平又不见得比我们高。我曾经指出过一些境外公司设计的错误,他们也承认,并按我的意见修改了。他们的设计费是30万元,而我只是“友谊咨询”。

 

  调整理念,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民众: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呼声。求神拜佛的人多了,是他们心理不平衡,不要简单地一味斥责群众落后、愚昧,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一些地区黄赌泛滥,恶性案件成灾,不要怪那些地区民风刁蛮,要检讨我们的工作,不能忽视贪官污吏的影响,老百姓就有样学样,无样学戏台上。我们民俗工作者要敏锐地反映这些问题,供决策机关参考。不要老是纸上谈兵,在文本上兜圈子。民俗文化本来就是民间的东西,应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它的位置,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潮流。

 

  刘志琴:当然,时下流行的民俗产品已不是简单的复旧。唐装并不是50年前的旧模样,变连袖为外接袖,更加符合人体剪裁;中国结,以前只用绳索简单编织,现在配上元宝、花卉、图像,有了复杂的组合,融入现代人的祝福;香草也不是《诗经》中的荑草、香椒,而是迷迭香、薰衣草;陶吧中的原始手工艺,从谋生的体力劳动变成现代游客的休闲活动,形式依旧,性质全非。这历历在目的民俗事象,似旧非旧,与原初形态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民俗的再现并不是原样的复制,而是推陈出新,民俗要有生命力还要靠不断地运作,融入现代人的意识和崇尚。

 

■深化民俗内涵,发掘民俗的文化价值

 

  主持人:近些年来,很多地方都打民俗牌,开发文化和旅游资源,如开办民俗村,举办民俗旅游节等,那么,在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