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无纸化阅读”时代到来…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低龄化…
手写时代渐行渐远 大学…
大众媒体时代 文化需要…
郑也夫:汪晖事件,不必…
郑也夫:汪晖事件,不必…
麦坪遗址的五大谜团:两…
麦坪遗址的五大谜团:两…
麦坪遗址的五大谜团:两…
麦坪遗址的五大谜团:两…
最新热门    
 
时代转型 阅读永恒——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在东莞图书馆的演讲

时间:2010-4-23 23:30:09  来源:不详
新兴的电纸书宣传图

 

开场的话

 

  我又一次来到美丽的东莞,在这飘逸着书香的现代化图书馆里,和大家谈谈读书的话题,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西方不少学者与作家,就已关注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所面临的粮食、人口、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严重困境,讨论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分裂,力图探求现代人

类文明发展的新途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是否仍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我们在欣喜自己那巧夺天工的科学与神幻莫测的网络的同时,是否也在与传统价值观告别?

 

  自然是人的胎盘,自然是人的居所。在自然成为人的本质创造力的显现物的同时,自然也是人的诗画,自然也是人的梦境。然而,今天,诗画的自然,梦境的自然不复存在了。人不仅摧毁自然,也在疏离自然。绿色的植被缩小了,黄色的沙漠在扩大。人口巨增,自然难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能源。人也越来越缺少纯净的水和纯净的空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周遭围绕着葱郁林木的山丘,那溪水欢畅着淙淙作响的故乡,都只能成为我回忆的幻影了。

 

  人不仅在摧毁自然,也在疏离自然。人口越来越聚向城市。在城市生活的人几乎完全被人自己创造的各式各样的产品和现代生活的紧张所包围。人缺少自然界的阳光和雨露的沐浴,缺少与大自然的对话。人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

 

  本来,社会是人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在,社会却限制着人的发展,社会把人变成了工作的机器,社会成了个人自由与完善的桎梏。我们在很多文艺作品中看到:社会造成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寂寞、变异与冷漠。不少青年的彷徨、消极与颓废,他们反叛正常的生活,与社会抗争。社会的动荡、冷酷、恐怖,笼罩着人的心灵。家庭出现危机与分裂。人与人相互隔绝、孤独与陌生。而电影《泰坦尼克号》不正反映了人对技术过分依赖的悲剧吗?

 

在这巨烈的转型时代,我们选择什么?我选择读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