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学史料探微》 眉睫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眉睫与废名是同乡,很早就开始注意收集有关废名的史料。随着研究的展开,他的兴趣又有了延伸,一是对所谓“废名圈”的研究,一是对与废名同为黄梅籍的民国文人的研究。这些,构成了《现代文学史料探微》一书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废名及其作品颇受关注,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废名热”。眉睫的研究偏重于史料的钩沉,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传记史料的收集,如《废名在黄梅》、《有关废名的九条新史料》、《并非丑化:废名的“真实”一面》等;二是书信辑佚,如《废名的书信》、《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又发现的三封废名佚信》等;三是“废名圈”的发掘,如《记住诗人朱英诞》、《想起被遗忘的诗人石民》、《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以朱雯为例》等。
这些研究都很有价值,而我最感兴趣的则是第三类文章。沈启无提到过“废名先生及其一派”,止庵据此称“废名一派”;朱英诞也提到过“废名及其circle”,有论者遂称“废名圈”。眉睫撰文介绍这个圈子里的人物,大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废名在以往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地位不高。他独特的风格和在汉语写作方面的突出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他在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看来,他完全可以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的作家,为数众多,且涉及各种文学体裁。除了眉睫列举的那些“失踪者”,还有许多赫赫有名的。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有卞之琳等,小说家有沈从文等,散文家有何其芳等;近期的,诗人有商禽等,小说家有汪曾祺等,散文家有止庵等。这些作家,也可以纳入“废名圈”的名单。
如果不局限于有影响的,而扩展到与之有交往和互动的,这个“废名圈”还应该大一些。年长的如周作人、鲁迅、胡适、熊十力等,同辈的如俞平伯、沈启无、鹤西、林庚、梁遇春等,都可以与前述人物一样,或从个人交往方面,或从文本关联方面,仔细考查一番。“废名与××”,写上一组系列文章,那将是极有意思也极有意义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