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何炳棣李学勤面对面 辩…
李学勤杨义詹福瑞等在南…
李学勤:吴其昌的学术贡…
高克勤:南饶北季
李学勤:近年出土文献与…
李学勤:我对“国学热”…
《颜李学派文库》在河北…
李学勤:从“绝学”到“…
李学勤:清华简《(耆)夜…
最新热门    
 
李学勤:“南饶北季”非偶然——读《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时间:2010-5-31 12:06:58  来源:不详

香港饶宗颐先生治学逾七十年,著作等身,历年刊布的专著、论文众多,学者想一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记得1994年,蒙饶先生寄赐郑炜明编《饶宗颐教授著作目录》,翻读之下,竟发现至少有一半是我不曾知见的。因此,那时听说在南方有出版社准备出饶先生的文集,预计共十卷二十册,心中十分高兴,一直在期待着。然而这个计划没有顺利实现,到2003年,才由台湾的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了十四卷二十册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由于这部书于台北出版,内地能见的人还是不多,现在终于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版,我想学术界的同人一定都和我一样感觉欣幸。

 

 

 

  所有看到这部《文集》的人,其对饶先生学术的第一印象,无疑是博大。十四卷巨著,上起远古传说、甲骨学、简帛学、经学、宗教、史学、中外关系、敦煌学、潮学、目录学,以及楚辞、文学、艺术等等,几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方面,无不融会贯通。这样的学术,从学科分类来说应当称为什么呢?我认为最恰当的词就是“国学”。这部文集的问世,是对国学的重大贡献,而且我还要说,目前“国学热”中各家不断讨论的几个中心问题,都可以从饶先生这部书得到回答或者启示。

 

  从文集涉及领域的博大,可以看到国学整体综合的特点。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之处正在于这种综合性,不是现行的文、史、哲等任何一个学科所能包容。日前看到南开大学李喜所教授的文章,讲到现代中国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完全是国际化的产物,几乎所有学科都是从欧美或日本移植过来的。即使像语言学、历史学等,古代中国就有,但完整地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也经历了一个国际化的过程”。但是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学科分类究竟有无法消除的凿枘之处;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怎样打破这样的障碍,是必须探讨的课题。

 

  在二十世纪,学科的不断细化是国际上的主流趋势,中国学者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把这种趋势也移植过来,而实际上,学科细化分割带来的副作用,早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指出过了。特别是近年,连西方的科技界也有“回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观”的呼吁。在讨论这方面问题时,有些学者质疑,像今天这样学术“信息爆炸”的条件下,还能够有国学要求的博精兼备的大家吗?请大家体认一下饶宗颐先生怎样于辽阔无垠的学海之中“得大自在”,便不难明白。

 

  饶先生学术的博大,一个最突出的实例是他在中国古史研究方法上提出的“五重证据法”。如大家熟知,王国维先生1925年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以传世文献与地下材料共同论证的“二重证据法”,在学术界有深远影响。饶先生为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补充王说为“三重证据法”,最后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首先是“文献”,“文献”又分为“经典材料”和“甲骨金文材料”,其次是“实物”即“考古学资料”;间接证据则是“民族学资料”与“异邦古史资料”。只计直接证据,是三重,加上间接证据,就是五重。如果说“民族学资料”的意义曾有杨向奎等先生提倡过的话,特别强调“异邦古史资料”,也便是比较研究方法,乃是饶先生多年来倡导的,他的许多有关古代历史文化的论作,都具体应用了这样的方法。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