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邢福义:“十来年”义辨
青海门源:“平安寺院”…
寓言故事:“三个和尚”
傅维康:“前茅”溯源
教宗公开接见活动:像圣…
尹世昌:“门票经济”承…
李学勤:“南饶北季”非…
名著翻拍:“非诚勿扰”
杨丹荷:“君子”、孔子…
陈平原:“讲座”为何是…
最新热门    
 
屠岸:“吟魂”今犹在

时间:2010-6-24 10:20:57  来源:不详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常州吟诵”赫然在焉。说心里话,这是我始料所未及的。早些年常州吟诵被列入江苏省级“非遗”,我以为已经“到顶”了。而我本人被称作常州吟诵的代表性传人之一,更是事出意外。现在,擅长吟诵的常州籍80岁以上老人还有一些,目前他们也在做着吟诵传授的工作。但毕竟很少了。

   

1

   

    1983年6月,我写过一篇《吟诵的回忆》(发表于天津百花出版的《万叶散文丛书·丹》,后被多种散文选本收入),文中谈了我母亲(屠时)教我吟诵诗文的经过和我对吟诵的理解与感受。我说:“母亲给予我的一切之中,最使我的心灵震颤的,是她那抑扬顿挫、喜悦或忧伤、凄怆或激越的诗文吟诵的音乐。”我母亲之能吟诵,源于她从小所受的吟诵教育。教她吟诵的老师有两位,主要是她的伯父、我的大舅公屠寄(常州人称外公为舅公,称外公的哥哥为大舅公);另一位是她的母亲、我的外婆朱文。

   

    屠寄(1856-1921),字敬山,近代史学家,诗人,光绪进士。他追随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任武进县(常州)第一任民政长(县长)。后受聘于蔡元培,任国史馆总纂。积数十年劳绩,成《蒙兀儿史记》一百六十卷。母亲说,她幼时常跟在伯父身边,二人或搀或扶,被伯父昵称为“我的活拐杖”。及十来岁,还常坐在伯父膝上聆听教诲,聆听吟诵。外婆朱文原是大舅公屠寄开蒙学馆的得意女弟子,后被说作弟妇。母亲说,她也听过别的常州读书人的吟诵,屠寄的吟诵和他们的吟诵基本相同,说明是同一源流。然而,又不完全相同。吟诵有一个特点,即吟者可以自由发挥,允许某种随意性,但又有限度。所以,此人吟与彼人吟不全同,即使同一人吟同一首诗,此时吟与彼时吟也不尽同。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时,曾做过恩师唐庆诒教授的“伴读”。他因双目失明,需要助手为他朗读报刊和书籍。为报答我的服务,他教我学古诗文。他曾用他的父亲唐文治(交大老校长,国学大师)传授给他的无锡吟诵调吟诵唐诗给我听,于今犹有记忆。无锡与常州是邻县,方言相近。无锡吟诵与常州吟诵风格近似,但仔细品味,确有很大差异。

   

    母亲学吟诵,不全是由伯父耳提面命,至少一半是耳熟能详,听得多了,自己也就会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能吟古诗也是一半听母亲而听会的。

   

2

   

    母亲说,她的伯父嘱咐她,吟时一定要咬字准确。用的自然是常州方言。有的字,如果用普通话(那时叫“国语”)读,是不押韵的。如陈子昂的《登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中“者”与“下”即不押韵,但如果用常州音,“者”读zā,“下”读yá,都以a为韵,都是平声(一个阴平,一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